珍珠、寶石等物,求與羅馬訂友好之約,受到帝國的接待。不過,中國史書無此記載。
當然,中國與古羅馬之間的交流,決不僅是商業往來,也有不少文化交流。在這方面,最突出的莫過於希臘、羅馬的古典藝術風格借絲綢之路而東傳。“希臘式佛教藝術”連同印度佛教,隨絲路的開通而傳入中國。從新疆的克孜爾、庫木吐喇直到甘肅敦煌、大同雲岡、洛陽龍門等中國石窟藝術寶庫,從菩薩、飛天的形象到藻井、佛龕的形飾,都可以依稀看到西方古典傳統的某些流風餘韻。然而,從評價羅馬文化的角度看,我們要強調的卻是羅馬藝術在世界文化史上傳為美談的“西風東漸”運動中的貢獻。因為中亞貴霜帝國和羅馬帝國的初期都處於公元1至2世紀,此後從貴霜經阿富汗而傳入中國的佛教藝術,實際上是在不斷有從西方傳來的新風格之影響下取得的新發展,猶如波浪之前推後湧,希臘化居於前,而羅馬化則續於後。這時西方政治勢力在中亞已不復存在,文化影響卻借絲路而常見更新。
第一章 永恆的羅馬(11)
在較長時間裡,人們在中國石窟寶庫中看到的魏晉至隋唐藝術中的西方影響,通常一律視之為希臘文化因素,實際上毋寧說得之羅馬的為多。中國石窟造像和雕飾的某些渾圓流暢、動態鮮明和華麗雅緻的西方古典風韻,其淵源實為羅馬帝國古典藝術與巴洛克的綜合風格。公元6世紀的《洛陽伽藍記》中說:“自蔥嶺以西,至於大秦,百國千城,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