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還是要紹介清白。”乾隆微微笑著又道:“他與竇光鼐是同年迸士,十六歲入翰林院為庶吉士,十九歲進教館檢討,二十歲選江南道監察御史、改授奉天御史。高恆一案他第一個明章彈劾,勒爾謹、王亶望一案已經寫好奏章,劉統勳告知了朕,是朕特旨改為密奏——朕是深恐他得罪權貴太多啊!所以特簡調入奉天……這次國泰之案,他又是首發。”他頓了一下,又道:“他與竇光鼐有所不同,竇光鼐指奸摘佞,只是勇猛無前,不計利弊,此人發微見著毫不容情,但卻執於中庸、衡以大道,這就比竇光鼐更為難能了。”
他很少這樣長篇大論評價人物,更遑論錢灃還只能算個部院小吏,幾個大臣都聽得不自在,目視錢灃時,雖然也有點侷促,卻不顯得慌亂無措,雙手撫膝端坐,紅著臉道:“這是皇上勉勵!臣草茅後進識陋見淺,出於蓬蒿進於青紫,皇上特簡不比超遷,受恩如此深重,焉敢不盡忠盡職繼之以死!今蒙皇上盛讚金獎,仰視高深捫心腑愧,請皇上暫收考語,留作臣進步餘地。”說完,已經完全平靜下來。
“嗯。你這個話也是題中應有之義。”乾隆也覺得自己前頭的話沒有留出餘地,笑道:“要是直受不辭,也就不是錢灃了。當日勒爾謹、王直望事發,一案誅連府縣官吏死了七十餘人,錢灃同陝西巡撫畢沉曾兩次署理陝甘總督,也有奏疏彈劾。嗯——他奏摺裡怎麼寫來?”他突然問紀昀道。
紀昀被問得一怔,這已經是幾年前的事了,事過境遷,每天不知看多少奏摺文卷,冷丁的抽間出來,如何能夠記憶?但乾隆披閱的奏章他讀得多了,時有勒過紅槓下筆痛斥的,有用指甲掐出痕跡的是他在心留意之處,有的連連勾圈,皆是他心悅嘉賞的字句……循這個道兒理清思路,一時就有了。紀昀仰著臉呆想一陣,笑道:“日子久了,臣不能全憶,只記得幾句精警之言,‘冒賑折捐,固由亶望蟆法。但直望為布政使時,沅兩署總督。近在同城,豈無聞見?使沅早發其好,則播惡不至如此之甚;即陷於刑辟者,亦不至如此之多!臣不敢謂其利令智昏,甘受所餌,惟是瞻徇迴護,不肯舉發,甚非大臣居心之道……,別的臣不能背誦了。”
“這就是春秋責備,仁者誅心之論,”乾隆說道,“所以國泰的案子不能再拖下去,因緣瞻徇,不知還會有多少官員陷溺進去,跟著國泰倒黴。今日就下旨,劉墉為欽差正役、和坤為副,與錢灃三人趕赴山東,撤查此案。”
“是!”三人一齊離座叩頭:“臣等領旨!”。
乾隆沒有叫他們起來,目中餘光暸了于敏中和紀昀一下,注視著三人說道:“國泰不同於高恆、王亶望,真正是樹大根深。他父子兩個連任封疆,父親文緩門生故吏周遍天下,中朝內外身居要津的很多,一案牽動全域性,辦理不善,不單是山東一省局面的事,波及大局就不好了。所以一要快,二要謹慎,蔓生枝節的事可以存疑,留待日後逐一去辦。如果此案中人事與你們幾人誰有爪葛,就在這裡說明了,你們都是朕的股肱信用大臣,也毋需迴避的。”他像是要留給眾人思索餘地,挪動著發酸的腿下炕來,出去“更衣”了。
和坤心裡一陣慌亂,他現在吳氏房裡放著幾十萬的寶物房產就是國泰送來的供獻!要不要當“爪葛”認承出去?——毋須迴避——話是這麼說,一口就供出這麼多,國泰憑什麼送你這麼厚的禮?總得說明白嗎?說得清楚嗎?當日鄂爾善受收兩萬銀子,乾隆也曾說過“信任”鄂爾善,招出來沒事,認了供,不但兵部尚書撤了,接著大臣們一個會議讞審,定了斬立決,“從寬恩減”了仍舊是賜自盡!再說,遲不說早不說,特特地乾隆問出來才繳,你和砷算怎麼回事兒?崇文門稅關是天下有名的肥缺,你在任外能收這麼多錢,任內呢?今年你收了這麼多,去年呢?前年呢?……聯想下去幹脆是不能想!和砷想到這裡也就不想了,總之是萬萬不能說,沒根沒梢的事就像男女合奸,按不住屁股不認賬,蹬上褲子也不認賬!這麼著思量,他的膽氣立刻豪壯起來,竟認真審量起壁上的字畫來。一時乾隆回來,洗了手仍重升炕,于敏中在旁躬身說道:“萬歲,錢灃在奏疏裡劾奏的還有於易簡。於易簡是臣的堂弟,乾隆三十年放山東布政使。前次皇上召見,臣已經向皇上明白直奏。現在既查他的案子,臣還是該引嫌迴避。”
“朕說過毋需迴避,於師傅只管安心,不要過問這案子就是了。”乾隆顏色霽和,輕鬆地微笑道:“當日世宗誅殺張廷璐,首輔張廷玉也說有株連。”他看了看三個跪著的臣子,笑道:“既然沒有瓜葛嫌疑,你們放手去辦。時下正是隆冬季節,今日遞來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