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宗似乎已經預見到了勝利,下詔給燕京轄區內的官吏軍民說:
“耶律淳如果納土來朝,宋方會待之以禮,世享王爵。所收復州縣城寨的文武百官,仍然以舊職相任,軍兵戍守之士並加優賞,願歸農者,免稅三年。燕京收復之後,番漢百姓同等!”
童貫出師之日,徽宗親自為他壯行,以御筆三策交給童貫:
如燕京人歡迎宋師,我朝順此收復舊疆,是為上策;耶律淳納土歸降,是為中策;燕人不肯歸附,導致戰爭,宋師須全師而還,是為下策。
四月二十三日,童貫率北伐之師,浩浩蕩蕩地到了高陽關。
途中遇到遼國使臣,遼國使臣對童貫說:
“我是奉遼國天錫皇帝之命,前來與中朝繼續修訂盟約,請求宋朝不要乘人之危,落井下石,出兵攻打遼國。作為交換條件,遼國情願放棄宋朝每年給遼國的歲幣。”
童貫不屑地說:
“滅了你們遼國,還有人向我大宋要歲幣嗎?”
遼使見童貫不但不答應重修盟約,而且還將自己羞辱了一頓,含恨而去,使臣在童貫那裡受了一頓羞辱之後,回來如實向耶律淳做了彙報。
耶律淳聽後,大罵道:
“童貫不當人子,遼國雖與金人打仗處下風,但對付你宋軍卻是綽綽有餘。”
於是命耶律大石為統軍,以蕭幹為監軍,準備迎戰宋軍。
童貫到達前線,才知道軍情不容樂觀,河朔駐軍驕惰,平時缺少訓練,戰鬥力極差;軍糧雖說並不缺乏,但粗不堪食,去掉皮殼,僅有一半,而且儲糧之地較遠,運輸相當困難,兵器非常缺乏;築城工具與守城器械十分缺乏。
原來,河朔之地百餘年未受兵戈之苦,地方官頭腦里根本就沒有戰備這根弦,倉促之間籌備軍需器械,自然是措手不及。
在將驕兵疲、軍糧與兵器短缺的情況下,欲擊敗遼兵,已是非常困難,更談不上收復燕雲十六州了。
只能給徽宗趙佶上報此事,徽宗趙佶才不關心這些煩心事宜,只要求他收復回燕雲地區,其他事情讓他自己看著辦。
童貫出兵不久,徽宗任命蔡京的兒子蔡攸為河北、河東宣撫副使,出任童貫的監軍。
蔡攸不懂軍事,認為此次北伐,就是去同遼國辦理燕雲十六州的交接手續。
出征之前,他興高采烈地進宮去向徽宗辭行,恰好碰上徽宗摟著兩個宮女在調笑。蔡攸看到徽宗美女在懷,頓時血脈賁張,慾念上升,兩眼射出貪婪的淫光。
徽宗並不避諱,衝著蔡攸問:
“有事嗎?“
蔡攸收回淫光,笑嘻嘻地說:
“臣是來向陛下辭行的。“
“啊!“
徽宗在懷中美人的臉上親了一口,笑呵呵地說:
“祝你馬到成功!“
蔡攸突發奇想,正色道:
“臣勝利歸來,請官家賞賜臣一樣東西。“
“什麼東西?“
徽宗好奇地問。
蔡攸立即換了一個面孔,指著徽宗懷裡的兩個美人,涎著臉,笑嘻嘻地說:
“將這兩個美人賞給臣。“
徽宗並無怒色,微笑地看著蔡攸。
“默許就是表示同意,多謝官家已經許臣,臣去了。“
蔡攸說罷,返身自去。
一個君王,一個大臣,竟然形同市井之徒,構成北宋王朝一道奇特的風景。
老奸巨猾的蔡京首建平燕之議,又懼怕將來兵敗,殃及自身,便寫了一首詩送給兒子蔡攸:
“老懶身心不自由,封書寄與淚橫流。
百年信誓當深念,三伏徵塗
盎少休。
目送旌旗如昨夢,心存關塞
起新愁。
細衣堂下清風滿,早早歸來醉一甌。”
詩句傳入宮中,徽宗把“三伏徵塗“改為“六月王師“,其他一概未動。詩中“百年信誓當深念“一句,指的是宋、遼之間盟誓已有百年之久,不可輕易撕毀,明顯與他首建平燕之有矛盾,徽宗也未加責備。
五月中旬,蔡攸率兵北上,與童貫會合,蔡京又寫詩送行說:
“百年信誓宜堅守,六月行師合早歸。”
表明他不贊成出兵。蔡京的如意算盤是,如果將來大宋獲勝,他首建平燕之策,自然是功不可沒,如果兵敗,他早有詩句諫諍不可貿然北伐,這樣就左右逢源,立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