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昌剛過了一把帝王之癮,豈肯立刻放棄?他沒有答應完顏阿骨開啟出的條件。
完顏阿骨打見高永昌不願臣服於金國,便派大將斡魯率軍攻打高永昌,進軍途中,恰巧與遼將張琳相遇,一場遭遇戰,以遼將張琳敗走而告終。
斡魯乘勢取了瀋州,直逼遼陽城下。高永昌開城出戰,不敵金軍,向長松敗退,遼陽人撻不野乘亂活捉了高永昌,獻給金主完顏阿骨打,高永昌被處死。
遼國的東京州縣以及南路熟女真部,陸續投降金國。完顏阿骨打任命斡魯為南路統領,斡倫知東京事。
遼天祚皇帝得知東京失陷,大驚失色,任命耶律淳為都元帥,在遼東募集一萬二千多人組成一支部隊,稱作怨軍,即報怨女真之意。
任命渤海鐵州漢人郭藥師等為統領。耶律淳派耶律奴苛出使金國,建議兩國修好,完顏阿骨打提出遼國以兄禮事金的條件。
金國本是從遼國分離出來的一個小國,現在反過來要遼國稱他為兄,天祚皇帝當然不幹,和談宣告失敗。
恰逢遼國出現大飢,盜賊四起,國內形勢一片混亂,無奈之下,遼國樞密使蕭奉先(宋宣和元年,1119年)勸遼帝暫時答應金人提出的條件,冊封完顏阿骨打為東懷國皇帝。
完顏阿骨打是一代人傑,雄才偉略,決不會屈於人下,他認為東懷國這個名稱不可理解,自己是金國,直接稱大金國即可,沒有必要稱東懷國。
而且在冊書中,並沒有提遼稱金為兄的事情。他將冊書棄之於地,不接受遼主的冊封。遼、金的和談再一次破裂,北方的局勢更加不穩定。
徽宗不僅花天酒地,驕奢淫逸,而且還好大喜功,一心想收回燕雲十六州,使自己成為彪炳千秋的一代明君。
宋宋徽宗聽到訊息不顧與遼國多年修好,派趙良嗣聯絡金國,與金國簽訂海上之盟約,雙方約定:
宋、金夾攻遼國,金國負責攻取長城以北的中京大定府,然後經平地松林南下趨長城邊上密雲北部的古北口;宋軍負責攻長城以南的燕京地區,然後北上古北口,雙方以古北口關隘為界。
宋收回燕雲十六州的土地,但要將原來進貢遼國的五十萬歲幣改為進貢金國。
宣和四年(1122年)正月,金主完顏阿骨打命大將斜也帶兵攻打遼國的中京大定府,遼兵棄城而逃,金兵乘勝追擊,再取澤州。
遼主天祚皇帝耶律延禧同北宋的皇帝徽宗一樣,也是一個昏庸之主。當金人入侵他的家園的時候,他卻在鴛鴦濼打獵,得知金人端了他的老窩,嚇得膽戰心驚,帶著五千衛士,狼狽地逃往西京雲中府,慌亂之中,竟然連傳國玉璽都落到桑乾河中去了。
斜也兵分兩路,他親率一路越過青嶺,命副將宗翰從瓢嶺出擊,兩路會合,襲擊遼主耶律延禧的行宮。
耶律延禧嚇得無計可施,再次練起了跑功,乘輕騎逃到大山裡去了。金兵乘勝追擊,攻克西京雲中府。
天祚帝聞訊南逃南京,最後見金國一路追趕,於是遠逃到夾山躲避。
國不可無一日無君,於是大將耶律大石、大臣李處溫及奚王蕭乾等人擁戴燕王耶律淳為皇帝,史稱北遼,改遼南京為燕京(今北京)。
耶律淳生性懦弱,並無雄心壯志,朝政實際由皇后蕭氏掌握,得知宋朝也要征伐遼國,大將耶律大石及奚王蕭乾等主戰派主張抵抗宋朝,於是…
按宋、金“海上之盟“的約定,金軍負責攻打燕雲十六州以外的三個都城即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東京遼陽府(今遼寧遼陽);宋軍負責攻打西京雲中府(今山西大同),燕京析津府(今北京)。
開戰以後,金軍勢如破竹,很快就把那三座都城攻下了,最後順手牽羊,連西京也佔領了。
金軍打到燕山後就停下來了,因為按照約定,燕山府應該由宋軍攻打。
金主完顏阿骨打派人出使宋廷,催促北宋政府按約出兵攻打燕京(今北京)。
徽宗雖然不怎麼喜歡打仗,但看到遼國節節敗退,契丹鐵騎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所向無敵,又動了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念頭,於是命童貫為河北、河東路宣撫使,屯兵於遼國邊境,時刻準備出兵。
此時蔡京已經奉詔退休,王黼升任太宰。
當時有許多大臣反對出兵,認為江南方臘起義剛剛平定,將士需要休整,徽宗也顯得有些猶豫。
王黼、童貫皆是主戰派,認為遼國已經成了強弩之末,正是收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