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章 劉備霸業興衰:夷陵之戰的轉折

嚴。公元 222 年,蜀軍浩浩蕩蕩地向東吳進發,劉備親征,其氣勢不可謂不盛。”

“而雄踞江東的孫權聽到曹丕篡漢、劉備稱帝的訊息卻沒急著稱帝,反而是把降將於禁送回北方,以此成為了魏國的藩屬國,被曹丕封為吳王,避免與蜀漢魏國雙線作戰,全力應付蜀漢,孫權得知劉備來勢洶洶,任命陸遜為大都督,率軍抵禦蜀軍。陸遜深知蜀軍此時因關羽之死而士氣高昂,但長途跋涉而來,必然疲憊,且劉備求勝心切,容易露出破綻。於是,陸遜採取了堅守不出的策略,任憑蜀軍在東吳城外如何叫陣、挑釁,東吳軍隊就是堅守營寨,不與蜀軍正面交鋒,以此等待蜀軍疲憊懈怠。”

“蜀軍這邊,劉備見東吳龜縮不出,心中雖焦急萬分,但也無可奈何。日子一天天過去,蜀軍長期在外,糧草運輸逐漸困難,士兵們開始出現疲憊之態,士氣也有所低落。而陸遜一直在暗中觀察著蜀軍的動靜,尋找著最佳的出擊時機。”

“終於,陸遜發現劉備在夷陵一帶紮營的地點選擇存在嚴重失誤。此地地勢狹長,且樹木叢生,一旦起火,火勢極易蔓延。陸遜當機立斷,決定利用火攻這一計策來對付蜀軍。”

“他先是命士兵們準備了大量的易燃物,如干草、油脂等,並悄悄將這些易燃物放置在蜀軍營地附近的隱蔽之處。一切準備就緒後,在一個風向適宜的日子裡,陸遜一聲令下,士兵們迅速點燃了易燃物,剎那間,火勢藉著風勢朝著蜀軍營地呼嘯而去。”

“劉備的大軍此時毫無防備,頓時陷入一片混亂之中。大火熊熊燃燒,迅速蔓延至整個營地,蜀軍士兵們驚恐萬分,四處逃竄,卻又無路可逃。許多士兵在大火中喪生,還有不少被煙燻倒,失去了戰鬥力。”

“陸遜見火勢已成,立即率領東吳軍隊乘勢出擊。東吳士兵們士氣高昂,如猛虎下山般朝著混亂的蜀軍衝去。蜀軍在遭受火攻之後,本就已軍心大亂,此時又面對東吳軍隊的猛烈攻擊,更是毫無還手之力。”

“在這場慘烈的戰鬥中,四萬蜀軍幾乎全軍覆沒。劉備在親信的拼死保護下,才得以艱難地從亂軍中逃出,率領殘部狼狽地退回白帝城。一路上,劉備望著身邊寥寥無幾計程車兵,心中滿是悔恨與悲痛。孫權看到劉備戰敗之後並沒有退回成都,而是駐紮在吳蜀邊境白帝城,十分害怕,便遣使者求和,劉備被迫同意。”

“回到白帝城後,劉備身心俱疲,又因氣急攻心,身體狀況每況愈下。公元223年,劉備病重,急召太子劉禪、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嚴前往白帝城安排後事,他深知此次夷陵之戰的慘敗,對蜀漢來說意味著什麼。蜀漢的精銳部隊在這場戰役中損失殆盡,大量的兵力和物資被消耗一空,原本就相對有限的軍事力量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不僅如此,夷陵之戰後,蜀漢在領土方面也遭受了重大損失。荊州這一重要的戰略要地徹底失去,使得蜀漢在後續的戰略佈局中處於極為被動的地位。原本可以透過荊州等地進行多線作戰,拓展領土,實現復興漢室的目標,如今卻變得遙不可及。”

“在政治方面,劉備的威望因這次慘敗而受到極大損害。他作為蜀漢的開國皇帝,一直以興復漢室為己任,此次失利讓人們對蜀漢的未來產生了深深的懷疑。同時,這場戰役也暴露了蜀國內部的諸多問題,如戰略決策的失誤和軍隊計程車氣問題等,這些都嚴重影響了蜀漢政權的穩定性。”

“經濟方面,夷陵之戰消耗了大量的物資和財富。戰爭所需的糧草、兵器等物資,蜀漢為了這場戰爭投入了巨大的資源。戰後,蜀漢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恢復經濟,這對於一個地處偏僻、人口稀少的小國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就在這種內憂外患相交的環境下劉備駕崩,終年63歲,在位2年,其子劉禪繼位為帝,他的離去,讓蜀漢陷入了更加艱難的境地。原本蜀漢的軍隊就因夷陵之戰而軍心渙散,如今國君駕崩,更是雪上加霜。在朝廷內部,各個勢力混雜,以諸葛亮為主的荊州派系、益州地方豪強為主的益州派、益州劉璋舊部和劉備的初始創業小團隊等幾個派系為主,在劉備活著的時候還能有效的壓制和掌控,劉備死後,幼主劉禪能力不足以壓服各個派系,蜀漢叛亂四起。尤其是諸葛亮為主的荊州派主政後,李嚴為首的地方派系就多次給諸葛亮使絆子。”

“在軍事上,蜀漢失去了一位有威望的領導者,後續的戰爭中,軍隊缺乏統一的指揮和領導,作戰效率大大降低。政治上,劉備之死引發了整個蜀地人民對蜀漢這個新政權嚴重的信任危機。曹魏則趁機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