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章 劉備霸業興衰:夷陵之戰的轉折

展了空前強大的輿論攻勢,“陳天命人事,欲使(蜀漢)舉國成藩”,希望蜀漢自動放棄帝號,為曹魏藩屬。”

“外部局勢方面,南中諸郡在劉備死後相繼叛亂,形勢幾近不可收拾。不僅如此,蜀漢還面臨著魏國和吳國的威脅。魏國曹丕原本打算先滅蜀,再滅吳。司馬懿提出五路伐蜀之計,即聯絡鮮卑軻比能、南蠻孟獲、東吳孫權、上庸孟達以及曹魏自己的大將軍曹真,五路大軍共計五十萬一同進攻蜀漢。但此計劃被蜀漢君臣探知,諸葛亮沉著應對。他安排馬超抵禦軻比能的羌兵,魏延做疑兵抵擋孟獲,讓李嚴給孟達寫信使其不出死力,派趙雲堅守抵禦曹真,又選定鄧芝出使東吳,重新與東吳修好。最終,諸葛亮成功化解了五路大軍的威脅,擊破了司馬懿的計謀,也使得曹魏認識到短期內無法滅蜀,於是改變策略,轉頭攻打東吳。最終導致魏國戰略發生轉變,改為了先滅吳,再滅蜀。而吳國在夷陵之戰後雖然取得了勝利,但也對蜀漢保持著警惕,隨時可能發動進攻。”

“綜上所述,夷陵之戰對蜀漢的影響是巨大的,它不僅削弱了蜀漢的軍事力量,還引發了內部的叛亂和外部的威脅。而劉備之死更是讓蜀漢陷入了內憂外患的困境,局勢變得極為嚴峻。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肩負起了復興蜀漢的重任,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改元建興、作《正議》回應曹魏輿論攻勢等,努力穩定局勢,為蜀漢的發展爭取時間和空間。儘管諸葛亮肩負起了復興蜀漢的重任,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試圖穩定局勢,但夷陵之戰與荊州之失導致蜀漢的衰落趨勢難以逆轉,最終只能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消逝,只留下那段波瀾壯闊又令人唏噓不已的故事,供後世之人去回味、去感慨、去從那歷史的滄桑變遷中汲取經驗與教訓。這便是三國時代蜀漢劉備的傳奇一生,一段充滿熱血與悲壯的歷史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