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章 劉備霸業興衰:夷陵之戰的轉折

狽地退回北方。”

“赤壁之戰以孫劉聯軍的大勝而告終。此役,孫劉聯軍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成功挫敗了曹操統一天下的意圖。劉備也藉此機會,在諸葛亮的謀劃下,迅速佔領了荊州南部四郡,以此為根基,逐步向益州拓展。孫權則進一步鞏固了在江東的統治地位。”

“赤壁之戰後,三國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曹操退回北方後,繼續佔據著北方廣大的領土,雖仍有南下之心,但鑑於赤壁之戰的慘敗,短期內難以再次大規模興兵。孫權在江東的根基愈發穩固,憑藉長江天險,治理江東,發展勢力。劉備則佔據荊州和益州,在諸葛亮等一班能臣的輔佐下,廣施仁政,招攬人才,擴充軍隊,建立起了蜀漢政權,與曹操、孫權分庭抗禮。”

“215 年,孫權討要荊州,劉備不給,孫權派呂蒙襲取三郡,劉備與孫權議和,平分荊州。此事過後,孫劉聯盟雖表面上得以維持,但實則已埋下了深深的隱患。劉備方面,認為荊州乃是自己辛苦打下的根基之地,豈能輕易讓與他人;而孫權一方,則始終認為劉備借荊州不還,是對東吳的不守信義。這種矛盾在雙方心中不斷積累,如同即將噴發的火山,隨時可能引發更大的衝突。”

“時間來到公元218 年,劉備發動漢中之戰與曹操進行了兩個老人最後的決戰。219 年,劉備在定軍山之戰中大勝,夏侯淵被黃忠斬殺。曹操親自率軍來爭漢中,但未能成功,劉備佔領漢中,進位漢中王。關羽得知大哥進位漢中王的訊息,自是欣喜萬分,他在荊州更是加緊整軍備戰,欲為大哥再立戰功。張飛也是興奮不已,他覺得蜀漢的大業越發有望,自己定要繼續為大哥效犬馬之勞。”

“劉備稱王后,以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為五虎上將,以諸葛亮為丞相,龐統、法正為軍師,形成了強大的政治軍事集團。此時的劉關張三人,歷經無數艱難險阻,終於看到了劉備進位漢中王,心中滿是感慨。劉備想起一路走來的艱辛,看著身邊的關羽、張飛,眼中不禁泛起淚花,他深知若無這兩位兄弟的生死相隨,自己斷難有今日之成就。關羽和張飛也是眼眶溼潤,他們為大哥終於成就帝業而高興,同時也回憶起往昔的點點滴滴,那些一同征戰、一同受苦的日子,兄弟情誼在這一刻更加深厚。

“然而,命運卻對他們開了殘酷的玩笑。就在劉備打敗曹操進漢中王不久,關羽北伐,水淹七軍種種事件的發生引起了東吳的警惕。加上東吳方面,一直對荊州虎視眈眈,認為荊州是東吳的門戶,必須奪回。再加上此時關羽在荊州的兵力部署有所分散,東吳大將呂蒙認為這是奪取荊州的絕佳時機。”

“呂蒙向孫權獻上計策,一方面,他對外宣稱自己病重,返回東吳養病,讓關羽放鬆警惕,不再防備江東,將荊州大部分兵馬調走;另一方面,暗中派遣士兵偽裝成商人,偷渡長江,進入荊州。這些士兵混入荊州後,迅速與東吳的內應取得聯絡,裡應外合,逐步佔領了荊州的各個要地。而此時的關羽,還沉浸在即將取得戰功的喜悅之中,對東吳的行動毫無察覺。”

“當關羽得知荊州失陷的訊息時,大驚失色,急忙率軍回援。但此時,他的後路已被東吳截斷,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關羽雖奮力抵抗,但終因寡不敵眾,且後方又有叛徒傅士仁、麋芳投降東吳,導致關羽陷入絕境。最終,關羽父子被東吳所擒,拒不投降,英勇就義。”

“關羽之死,使得劉備悲痛欲絕,他與關羽情同手足,桃園結義的誓言言猶在耳。劉備對東吳的背信棄義之舉恨之入骨,發誓要為關羽報仇雪恨。一場更大的風暴,即將在荊州這片土地上掀起,而孫劉聯盟也徹底破裂,三國的局勢也將因此發生重大的變化……”

“張飛得知二哥遇害,怒髮衝冠,他每日在營中借酒消愁,併發誓定要踏平東吳,手刃仇人。他心急如焚地催促部下準備出征事宜,可由於其性格暴躁,對部下過於嚴苛,在出徵前夕,被部下範疆、張達趁其酒醉殺害,割下首級,送往東吳。”

“公元220年,曹操因病去世後,其子曹丕以脅迫漢獻帝禪讓的方式代漢稱帝,建立曹魏政權,至此存在195年的東漢宣告滅亡,同時也標誌著中國歷史進入三國時期。”

“公元221年,曹丕篡漢的訊息傳到西川,為了延續漢統,漢中王劉備以恢復漢室為名在成都正式稱帝,建立蜀漢政權,年號章武。但此時的劉備接連失去兩位兄弟,心中的悲痛已無法用言語形容。劉備懷著滿腔的悲憤,不顧諸葛亮等人的勸阻,毅然決然地率領大軍征討東吳,企圖為關羽報仇雪恨,恢復蜀漢的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