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槐將設立御史臺的想法拋給了政事堂,討論透過後就將正式頒佈。
楚國現有官制,令尹主政,上柱國主軍事。令尹之下有左、右尹。左尹負責協助令尹處理政務,右尹負責司法刑獄。另外令尹之下還有工尹等負責專業事務的官員。
原本上柱國只是拱衛郢都安全的武官,後來慢慢地成為了武官之首,掌全國軍事。大司馬負責具體的軍事作戰,左右司馬作為大司馬的副手,協助大司馬制定作戰策略,或者獨立帶兵。
令尹為百官之長,但有時也會帶兵打仗。
總體來說分工不甚明確,職責界限不清晰。若是碰上無能的國君、強勢的令尹,軍政被一把抓,也不是什麼好事。
御史臺是熊槐向楚國中央官制動的第一刀,效仿的是秦漢的三公九卿制。秦漢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主管全國行政,太尉負責總攬全國軍政,御史大夫則負責皇帝與群臣的溝通並負責監督群臣。
自秦起始至兩晉,各個封建王朝都是以三公九卿製作為基本的中央官制構架,直至隋文帝創立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制才宣告結束。
楚國的令尹相當於丞相,上柱國相當於太尉,如今新置御史大夫,如此三公之前身便有了。
景華既出任御史大夫,便不能再兼任左尹。熊槐原本打算取消左尹,但是左尹原本負責的事務總要有人接住,總不能讓令尹親自處理吧,總歸是需要有人來做,索性便暫時保留著。
左尹該讓誰出任呢?令尹、右尹都是昭氏之人,這左尹勢必要慎重選擇。
熊槐想了許久,決定讓鄭康擔任左尹。鄭氏這幾年為楚國經商賺錢無數,而今更是參與了信鴿的培育。鄭康雖是商賈,但其做事穩重,也未謀私,這一點熊槐也是清楚的。對於這樣的人,是需要給予賞賜的。
是以,在熊槐的提議中,景華去職左尹,任御史大夫;鄭康升爵中大夫,接任左尹之職。
當然,偌大的御史臺可不止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還有主簿、侍御史和監察御史。官職名字是熊槐定好了的,各個職位的人選由政事堂討論而定。
設定御史臺,沒有人反對,畢竟國君也在監察範圍之內,御史臺就像一條條繩子,不僅綁住了百官,也綁住了國君。
景華出任御史大夫沒有異議,但是屈原出任御史中丞卻遭到了反對。
反對的人是昭陽,“大王提議中,御史中丞乃是御史大夫之貳,屈原雖然擔任數月的巡查使,然其畢竟是百家學院的學子,初入朝堂便出任要職,臣怕屈原過於年輕,缺乏朝堂歷練,難以服眾。”
其實昭陽倒不是有什麼別樣心思,實在是屈原太年輕了,即便熊槐:()新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