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章 彈罄城存

少年真特先的生命定格了,中年黃臺及的生活還將繼續。

據說人碰到絕症有三個階段性心理反應:首先是拒絕承認現實,其次是情緒劇烈波動,最後是逐漸接受。與之相似,看到紅衣炮攻城久久打不開局面,黃臺及情緒的三個階段是:我就不信紅衣大炮打不爛這城!紅衣炮打不破城只是因為缺乏力度和時間,小的們不要偷懶,要擼起袖子加油幹!紅衣炮還真拿這城沒辦法,這回真是栽了......

黃臺及自然而然地遷怒於炮廠,實際他們也很冤枉,因為兩百年後英軍面對廣州城牆也遭遇了同樣的尷尬。西方軍事著作總結過,面對實心鐵彈的轟擊,厚實的包磚石夯土牆是最經得起考驗的。其實中國傳統城牆是基於圍城攻防戰的長期經驗構築的,有著一代代的沉澱和積累,其實用性和耐久性要遠高於西方同期軍事城堡,杏山保衛戰和開封保衛戰可為明證。

出征之前不是做過多次實驗了嗎?怎麼與實際效果差別這麼大?這就是中國特有的領導體制在作怪了。領導來視察,下面自然要拿最好的演示效果給他看,這對所有參與者都有利,於是乎演習自然而然地演變成了演戲,參與者成了導演和演員,一切都是為了取悅領導這個觀眾。作為目標的墩臺是用石頭搭建石灰粘接的,人摸上去感覺很堅實,即使刀砍斧劈也難破壞,但缺點在能量不會被吸收,遇到多次炮轟後連線處分離,是一定會崩塌的,崩塌的效果還很震撼,領導看了印象深刻,故而就成了這樣。演示和實際差別大,下面肯定是知道的,但說出來是犯眾怒,只有所謂“二桿子隔路”的人才會這麼做,稍微“聰明”一點的人都會選擇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同流合汙。其實黃臺及也能知道,讓大炮對著瀋陽城牆轟擊就行,但試驗成本和對演習的自信讓他沒有這樣做。領導體制固有的低效率是中國長期落後於西方的重要原因之一,這個值得當世的每一個人深思!

都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最好標準,只是這回黃臺及付出的代價有點大。黃不得已又採取了傳統手段攻城,這回他把自己的親兵都派出去了,結果親兵被打死二十多個,城下倒下大片屍體,攻擊依舊無果。大汗親兵是精銳中的精銳,連他們都完成不了登城任務,其他人就更別想了。黃心疼之餘只好暫停任務,召集眾將商量對策。

眾將心裡明白,士兵的行糧只夠再撐二十天,到時候不走也得走。但誰也不肯先提撤兵的事,怕觸黴頭,於是不約而同地都說:紅衣炮必能轟塌城牆,只要後方再送一萬發炮彈和五千斛火藥過來。如此回答巧妙地把鍋甩給了炮廠和後勤,自己得以逍遙事外。

也有些人提議招降,但金國鳳就是油鹽不進,黃臺及也無可奈何,只好就坡下驢,命令後方加緊製造運輸,然後全軍在寒風日漸凜冽中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