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代價,這就是臣最最不想看到的事情。而這樣的事情就發生在錦州前線。臣建議乾脆放棄錦州,這樣也要比被敵人圍城打援強......”
“好一個放棄錦州也比被圍城打援要強啊!”天啟帝對內閣成員說道:“這個李魯生的見識看來比袁督師孫閣老要高啊,做個兵科給事中只怕委屈他了。諸位愛卿怎麼看?”
“皇上,李魯生確實有眼光,理當提拔,此事兵部會會同吏部辦理。至於祖大壽,這傢伙已經成繼建虜流寇西南夷之外的第四大朝廷心病,我建議先將其調其任京營閒職,再讓別的將領任錦州總兵,把駐守兵馬給撤下來!”王在晉說。
“只是這祖大壽在軍中兄弟子侄甚多,又透過聯姻手段籠絡了吳襄等眾多將領,已成尾大不掉之勢,現在突然撤換隻怕會生變故啊。”徐光啟不無擔心地說道。
“那就讓盧象升率軍前去,祖家軍要作亂就地鎮壓之,絕不能讓祖這軍閥得逞。”王在晉決絕地說。
“三軍數萬人馬調動,聲勢不小。後金如果得知訊息,趁換防紛亂之際全軍而來如何是好?”高第問道。
“如今後金夏糧未收,如動大軍,糧從何來?”王在晉問道。
“戰場用兵豈可以常理揣測,以往後金國小,兵民合一,自然喜歡選在農閒的秋冬季進犯。如今它兵強馬壯,前後又搶了不少擄民回去種地,即以一民養一兵,也有數萬士兵能脫產專事作戰,故一年四季都是用兵之時,不可不備啊。”高第說道。
“兵部得到朝鮮客商的密報,說是後金在朝鮮以高於市場價三成籌措糧食,如此利潤惹得日本琉球的糧商蠢蠢欲動,還有大船專門到江浙當糧食掮客的。北方察哈爾部也來報後金派人到蒙古諸部大肆買馬。看來黃臺及正在策劃下一次大規模行動。”徐光啟說道。
“能否阻止江浙走私糧船?”王在晉問道。
“官面告示早已經下了,但架不住朝廷收糧價不如後金價高啊,民間以小船走私糧食販賣到遠洋大船上是屢禁不止啊!”徐光啟回答。
“戶部不是不久前收到查抄晉商八大家的銀子百萬兩嗎?用它也提高三成價格在江浙購買民間糧食豈不正好!”王在晉提議道。
“宣大方面幹得好,沒想到八大家光銀子就能罰出這麼多,幾乎趕上朝廷歲入二成了。目前朝廷用兵、修路和賑災都需要糧食,好鋼用在刀刃上,朕決定了,就以此資金在江浙徵糧。”天啟當即拍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