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德能已經圓滿,叫「有餘依涅盤」,餘了一個肉團身在這裡。財富無量:是指佛用來教化、度化眾生的種種方便智慧法門具足。多有田宅及諸僮僕:「田宅」帶有真實義,帶有了義。一切萬法要麼由田宅生長,要麼以田宅而住,是不是啊?這是表佛的真實智慧已經圓滿。「僮僕」:是表「方便智、權智」,是有形有相的智慧。「權智」依「實智」而發揮。傭人是不是要住在房宅裡啊?是不是要在田地裡做事?
其家廣大,唯有一門:「其家」這是佛出世間,比喻這個世間就是他的家,也就是指三界六道眾生乃至九法界、菩薩法界,都是佛的家。「唯有一門」:家雖然大、雖然廣,但進進出出只有一個門。這就是文殊菩薩在《楞嚴經》第六卷後面偈頌講的:「十方薄伽梵,一路涅盤門」。你不要看那麼多的家產,那麼財富無量,不要看那無量的法門,真正入門只有一個門,就是「如來藏」心地法門。
多諸人眾,一百、二百乃至五百人:「多諸人眾」遍指三界眾生,包括有情無情。「一百」指天;「二百」指人;「乃至五百人」,是包括鬼道、畜生道、地獄道。
止住其中:這裡「止」和「住」帶有執著的意思。天堂地獄都是我們自性所變現,並沒有「實體」。你心執著在哪裡就在哪裡,叫「止住」。如果明白「如來藏」,是不是就止住在「一心三藏」吶?
堂閣朽故:「堂」比喻人道,「閣」比喻天道;「閣」是二層樓,「堂」是一層樓,以人道、天道來代表整個三界六道;「朽故」,都是無常。《法華經》說為「三界火宅」。你以為天堂怎麼樣啊?天堂很苦啊!一天到晚兩條腿盤在那裡,稍微動心起念他就要往下界落,搞得不好還要落到三惡道。所以天堂的人心地緊張不緊張啊?緊張。
牆壁隤落:「牆壁」是比喻我們的四大;「隤落」是不調,四大不調。我們從小到老是不是常在「四大不調」之中啊?不是頭疼就是腦熱,傷風感冒,等等。柱根腐敗:房頂內橫者為梁,豎者為「柱」;「腐敗」,從總體上來講,我們這個命沒有一時一刻不在腐敗,沒有一時一刻不在危機之中,我們是不是從一出生就是在向死亡邁進吶?樑棟傾危:「樑棟」呢,是表我們的意識心;「傾危」——意識心一天到晚亂七八糟地妄想紛飛,妄想紛飛就是在造業呀!周匝俱時欻然火起:「周匝」這是籠統講,表我們的四大,表我們的意識心吶,表我們種種的迷惑顛倒啊,一層一層把我們重重束縛,心苦身勞,叫「周匝」;「俱時欻然」這是表無常;「火起」,就是指我們的煩惱、種種的病苦。焚燒舍宅:「焚燒」就是傷害我們的這個色身,傷害我們的法身慧命,種種的苦惱纏繞著我們;「舍宅」同時表身心。
長者諸子:「長者」就是佛;「諸子」呢,我們狹義地指佛的有情弟子。若十、二十或至三十:佛出世間要度化有緣的眾生,幫助他們成就;這裡的十、二十、三十,特指皈依學佛的這些弟子。「十」表小乘;「二十」表中乘;「三十」表大乘——「三」後面加「十」,是表凡是能夠入佛門修行的人,不管他是小乘、中乘、大乘,他都平等地具有十種如是。在此宅中:方便說為都在佛的這個道場中,同入佛之法性,共修無上道。
長者見是大火,從四面起:這裡的「見」是講以佛眼見。佛是過來人,居安思危。這個「大火」觀照為「五蘊之火」。凡夫在五蘊之中執著,執著這個色身,執著我的這個「能受、能想、能行、能識」。
「從四面起」,可說為與「涅盤四德」相反。「涅盤四德」是什麼?常樂我淨。怎麼相反呢?迷惑顛倒中的凡夫非常計常,常計非常。怎麼「非常計常」呢?六道凡夫色身本來是個無常,他把它當成常。願身再來的菩薩已經明心見性,已經證得「常」,證得無生法忍,但他示現無常之相來教化眾生。阿羅漢、辟支佛在證得果位以後,以宿命通見到生生世世六道輪迴,嚇得渾身每一個細胞都在流血,他不敢願身再到人間,他把願身菩薩「以常示現無常」視為「無常」,叫「以常為無常」。
那麼「常樂我淨」,「樂、我、淨」解釋的道理都是一樣。就是六道眾生怎麼樣非樂計樂、非我計我、非淨計淨;二乘聖人又是怎麼樣樂計非樂、我計非我、淨計非淨。這是「從四面起」。
即大驚怖,而作是念:「即大驚怖」方便說為諸佛出世發慈悲之心。佛若沒有慈悲之心,他不會隨緣入世教化眾生。「而作是念」,由於慈悲心而叨唸眾生苦惱。
我雖能於此所燒之門,安隱得出:佛已證極果,世出世間來去自在,所以「安隱得出」。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