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第六品是〈授記品〉,這裡是〈受記品〉。一個意思。「授記」是佛對弟子授記。「受記」是弟子接受佛的授記。
爾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從佛聞是智慧方便,隨宜說法,又聞授諸大弟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復聞宿世因緣之事,復聞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得未曾有,心淨踴躍。
即從座起,到於佛前,頭面禮足,卻住一面,瞻仰尊顏,目不暫舍,而作是念:世尊甚奇特,所為希有,隨順世間若干種性,以方便知見而為說法,拔出眾生處處貪著。我等於佛功德,言不能宣,唯佛世尊,能知我等深心本願。
這是富樓那請法。自述了幾個聞。一聞,明白了佛過去講的是方便法,是引導法,不究竟;二聞,跟他同修的師兄弟們授記了;三聞,明白了自己和法會大眾過去世中與佛的因緣;四聞,明白了諸佛大自在神通力,拓寬了心量。
心淨踴躍:是由上面的四「聞」開啟心量。富樓那在楞嚴會上,他屬於那種煩惱障比較輕,所知障比較重的人。往往這些人呢,很難開大智慧;而且他自認為是說法第一,口若懸河。
即從座起,到於佛前,頭面禮足,卻住一面:即從座起,是回小;到於佛前,是向大。回小當下即是向大。「頭面禮足」:以他的頭去禮拜佛的腳,是不是表佛和眾生是一個本體呀?僧、佛一體。
我等於佛功德,言不能宣,唯佛世尊,能知我等,深心本願:這裡出來個啞謎。前面在「法說周」,舍利弗是上根代表,聽佛幾句開示悟入,佛予授記。中間從〈譬喻品〉到〈信解品〉,到〈藥草喻品〉等,是「譬說周」,佛透過打比方,摩訶迦葉這些人領悟得解,求佛印證,佛予授記。富樓那是代表下根之人,〈化城喻品〉是不是「因緣周」啊?專為下根之人苦口婆心。而富樓那得解以後耍滑稽了:「我就不講,難道我心裡想的你佛還不知道嗎?」這是表現出上中下三種根機,各人求授記的方式不一樣,顯示出大乘佛法的生動活潑。言不能宣,體現出「以無勝有」。這又是一種妙法,在定中用他心通互相溝通。
爾時,佛告諸比丘:汝等見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不?我常稱其於說法人中,最為第一,亦常嘆其種種功德,精勤護持,助宣我法,能於四眾示教利喜,具足解釋佛之正法,而大饒益同梵行者。自舍如來,無能盡其言論之辯。
見是:不能理解為:你們看到這個富樓那了嗎?誰沒有看到啊?「見是」是你瞭解富樓那嗎?佛下面就有文章。這段經文就顯示出小根機之人特別執著於行善積德,執著於事相;他不像舍利弗、須菩提等人從「智慧門」而入,他是從「行門」而入,所以把他作為下等根機的代表。「說法第一」還包括「樂說無礙」,大慈悲心。這樣的話,是富樓自己講出來好,還是佛的嘴巴講出來好啊?當然是後者。
自舍如來,無能盡其言論之辯:除了佛以下,沒有哪一個能比得上他。所以這個「說法第一」,在某種程度上也恆順世間人的習氣:這個人能說會道,把話講得很圓滿,很好聽,是不是啊?但是呢,真正會說法,不在於多,而在於精。「評第一」,帶有權巧方便之計。但是他畢竟是宣揚佛的正法。
汝等勿謂富樓那但能護持助宣我法,亦於過去九十億諸佛所,護持助宣佛之正法,於彼說法人中亦最第一。又於諸佛所說空法,明瞭通達,得四無礙智,常能審諦清淨說法,無有疑惑,具足菩薩神通之力。隨其壽命,常修梵行,彼佛世人鹹皆謂之實是聲聞。而富樓那以斯方便,饒益無量百千眾生,又化無量阿僧只人,令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淨佛土故,常作佛事,教化眾生。
過去九十億佛法中說法第一。
諸佛所說空法:在富樓那的境界是指小乘人的「人我空、偏真涅盤」之法。對富樓那來講,爐火純青、無可挑剔,這是不可思議。四無礙智:「法無礙、義無礙、辭無礙、樂說無礙」。常能審諦清淨說法:「審」是思維觀照,「諦」是表真實;「清淨」是表圓滿,對小乘法的方方面面說得無懈可擊。無有疑惑:自己沒有疑惑,而且能解除別人的疑惑。對於任何問難,也不在話下。
具足菩薩神通之力:外現是聲聞,內密菩薩行。富樓那雖然是講的小乘法,但他不遺餘力辛辛苦苦教化眾生,講的是小乘法,發的是菩薩心。就跟持戒一樣,發心不同,功德也不同。
彼佛世人鹹皆謂之實是聲聞:當時的人都講富樓那是個聲聞:你是修小乘法的人。而富樓那以斯方便,饒益無量百千眾生,又化無量阿僧只人,令立阿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