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章 法師品第十

,愍念諸眾生。

諸有能受持,妙法華經者,舍於清淨土,愍眾故生此。

當知如是人,自在所欲生,能於此惡世,廣說無上法。

應以天華香,及天寶衣服,天上妙寶聚,供養說法者。

吾滅後惡世,能持是經者,當合掌禮敬,如供養世尊。

上饌眾甘美,及種種衣服,供養是佛子,冀得須臾聞。

若能於後世,受持是經者,我遣在人中,行於如來事。

若於一劫中,常懷不善心,作色而罵佛,獲無量重罪。

其有讀誦持,是法華經者,須臾加惡言,其罪復過彼。

有人求佛道,而於一劫中,合掌在我前,以無數偈贊。

由是贊佛故,得無量功德,嘆美持經者,其福復過彼。

於八十億劫,以最妙色聲,及與香味觸,供養持經者。

如是供養已,若得須臾聞,則應自欣慶,我今獲大利。

藥王今告汝,我所說諸經,而於此經中,法華最第一。

住佛道:住於佛土,這就是明心見性。圓頓大教從初住位的菩薩開始——為什麼叫初住啊?從初住開始,他即住入佛土。不管在順境、逆境,都要懂得他是誰,我是誰;即使你在做傷害他人之事時,你有慚愧心:他就是我,我就是他啊!而且這種心一定是真實的,否則你不會生慚愧心,這是「住於佛土」。你明白泥巴瓦塊、樹木花草都是我,要深信不疑。我們平時修行的功德就回向給受到我們傷害的眾生。喝水都是殺生,可是我們不喝水就沒有命啊,就不能成道啊!那麼殺雞殺鴨這些嚴重的殺生我們完全可以避免。但是又不要錯用了心!我喜歡吃肉,吃一塊:「阿彌陀佛」!這叫「噁心持法,罪加一等」!喝水的時候都還要持咒啊!「佛觀一杯水,八萬四千蟲,若不持此咒,如食眾生肉」。那個咒叫「唵,縛悉波羅摩尼莎訶」,持這個咒就在還債。當然這是小乘法。真正明心見性,跟持咒的功德相比,不是一樣,而是大無量倍。

成就自然智:這是無功用道,從兩種角度觀照:一者,明心見性以後,不需要別人指點,他念念在道,這是「真修」。二者,「自然智」也叫「無師智」。一般在來世才能得到。你拿到經文一看就懂,不需要人教。要達到這種智慧,唯一的條件:常當勤供養,受持法華者。佛法無人講,雖智莫能解。你要供養老師,最好的供養就是聽經聞法。你不親近講解《法華經》的法師,你不能成就前面這兩種功德。

其有欲疾得,一切種智慧,當受持是經,並供養持者:「一切種智慧」就是「一心三藏」,分別說為「一切智」與「道種智」。「一切智」,知道我們的心能現出萬法,在性見相,在空見有,在「阿」見「彌陀」,這叫「一切智」,也叫「總相智」。「道種智」也叫「分別智」,也叫「差別智」。對十法界永珍、千變萬化,深信不疑它就是由我們的一心所現,當下即是一念,這叫作「在相見性」,在事見理;在「彌陀」見到「阿」。

「一切種智慧」也無非是明心見性。因地菩薩在見道位就能觀照到「一切種智」;在佛的證道位才能徹底圓滿「一切種智」。所以「當受持是經」,必須「依法為師」。前面講到供養受持法華者是「依人」,這裡講到「當受持是經」是「依法」。佛唯恐我們發生執著,又補上一句「並供養持者」——雖然是「依法不依人」,但是法要人傳。可見佛的本義,在依人為師的前提要看他是傳什麼法。

那麼對受持《法華經》的人我們是「依人也依法」,人法是一不是二;對不是受持《法華經》的人,我們既不依人也不依法,仍然是人法不二。選人選事唯一的標準:看他是不是傳《法華經》《楞嚴經》了義大法,是依法來論人。不管是在家出家、不管是男是女,只依法。

若有能受持,妙法華經者,當知佛所使,愍念諸眾生。諸有能受持,妙法華經者,舍於清淨土,愍眾故生此。當知如是人,自在所欲生:

這是講能夠受持《法華經》的人,是什麼地位,是什麼來歷。佛是過來人,佛知道受持《法華經》的人是從極樂世界來的,是為了教化眾生,自願帶著「隔陰之迷」而來。而且佛提醒我們怎麼樣來印證自己是從極樂世界來的呢?有兩個證據要清楚:第一,佛在《無量壽經》講,聽到佛號,聽到鐘聲、鼓聲,我們這個心裡就有不可思議的感慨,汗毛為之豎起,甚至流眼淚,這就不是凡人;第二:生一念歡喜心,你深信萬法都是一念所變現。就這兩點你衡量一下。退一萬萬步講,你即使之前不是從佛土來的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