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前面的「貫」是同一個理啊!
「我沒有講過一法」,這本來是方便說,但有些人把它解釋為「斷滅空」,或者最多把它解釋為禪宗的性空,而漏掉一切萬有。
那麼我們要破除一個顧慮,沒有文化聽經能不能聽懂啊?告訴大家:只要你沉下心來,即使一個字不識都能把經聽懂。因為你就是經,經就是你。如果你心地浮躁,以分別心、輕慢心、挑剔的心來聽經聞法,你即使是大學生,即使是博士生、博士後,你也不能入道!因為佛不度無緣之人。你自己的邪知見已經把你與真理隔離開來。
第三個字,「常」。世間法來理解,你常回家看看,一個月來三次五次就叫常。佛法裡的「常」,解釋為時時事事處處,念念在道。「常」是表佛法之真理,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改動增減佛經的任何一段一句一個字,否則你是大逆不道!有些外道誹謗,佛經為後人所寫,怎麼可以相信啊?所以我們有必要把佛經的來龍去脈作一個說明。
首先要明白,以佛的智慧和神通道力,他完全可以把四十九年說法在一念之間就變出經本,但他並沒有這樣做,佛法不壞世間法。同時,以佛空口白牙說法,弟子們以文字表法,這本身就不可思議。佛不留經書表「空」,弟子們結集經典為「有」,空即是有,有即是空。要體會佛的良苦用心!
那麼,再來看佛的弟子們如何結集經典。當年由摩訶迦葉尊者帶領五百大阿羅漢,組成一個非常嚴密的譯經團體,由過目不忘、入耳成誦的阿難尊者登臺,把佛在某年某月某日某處所講之法一句一句地背誦出來……佛法大海水,阿難心中流。阿難每誦出一句,必須經五百阿羅漢全體舉手表決,只要有一人有不同意見,那麼這句話必須修改。古今中外有沒有哪一個宗派的學術,像佛法這樣慎之又慎?沒有啊!
佛法傳到中國,由梵文譯為漢文又怎麼樣呢?同樣如此。佛法的傳承有別於其它宗派,它是封建帝王出於恭敬心禮請而來。經典的翻譯往往由當朝宰相或者當朝狀元組織全國進士以上學位的人,包含高僧大德,組成一個譯經道場,一主兩副。首先宣讀梵文,大家表決沒有錯,然後再當場譯為漢文,仍然是全體透過,最後經皇帝批准進入藏經閣。所以對於佛經,我們一定要倍加珍惜啊!
美中不足的是,經典的有些語言文字我們非常費解。這裡有多種情況:有可能前人在刻版的過程中無意中造成錯誤;第二,古今語法以及文字表達的含義的差別所致。那麼在這種情況之下,佛法裡允許「存疑」。也就是說,對於個別的章句,個別的文字,我們在解釋的時候允許通融,但是你必須講清楚;或者我們懷疑這個字可能是錯誤的,但不能改變。如果形成這種風氣,你也改他也改,將來佛法面目全非。
「貫攝常法」最後一個是:「法」,帶有規範之義。凡是佛所制定的戒律,必須依教奉行。想成佛嘛,你要常隨佛學。對於一些小法,在佛法裡也允許通融。比如佛當年在印度規定出家人僅三衣。超過三衣,你必須把它佈施出去,否則你是破戒。這個法在我們這裡就沒有辦法實行,大陸的氣候不同於當年印度。
禪宗第五祖弘忍大師剃度到四祖門下,是兩世投胎。他的前生已經是八九十歲的老頭子,叫栽松長老,雙盤把腿也盤歪了,走起路來搖搖晃晃。然後請四祖給他剃度,四祖講,「太老了,換個身來」,他站在那裡就投胎,到一個馬姑娘肚子裡,人家還沒有結婚——沒有結婚他就能投胎,有的人還不相信。
後來馬姑娘被逐出家門。那麼當五祖七歲時,又去請四祖剃度。他有宿命通,前世找他今世還找他,四祖講了,「太小了」,這個時候五祖著急了,「我前世來你說我太老,我今世來你說我太小,我到底什麼時候來啊?」四祖沒有辦法,給他剃度了。他修禪定功夫到這種程度都是一個外道,都沒有成就,而是透過深入經藏才開悟。這個問題現在對我們修行界困惑太大!至於神通,連鬼都有五種。
許多在家修行的居士說:沒有關係,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你趕快轉變這種心態!人命無常,不要等待!何止是密宗?淨土宗也好、禪宗也好……都有假淨土、假密宗、假和尚、假居士,明白嗎?那些嘴巴一天到晚唸佛拜佛,想到的只是自己健康長壽、自己成佛……都是假的!我們一個街坊修淨土,七十多歲了,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啊!我那個媳婦太壞了!讓她早點死啊!把她的命給我啊!」這也是念佛?!這不也是假淨土嗎?是不是假唸佛?
不管修淨土也好、修禪宗也好、修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