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也是一樣啊?都是一樣。
那再落實到「正報」而言,以人為例。身高一米八,體重一百二,紅顏黑髮,這是不是「事造功德」?那麼人體在出現之前,在出孃胎之前,乃至在進入孃胎受生之前,它在不在啊?(在。)雖然在,有沒有什麼形相?(沒有。)那就是「性具功德」。注意,我們就在這裡開智慧。人是這樣,其它牛、馬、豬、羊、佛、菩薩……是不是都是一樣啊?
所以實法也好,假名也好,正報也好,依報也好,沒有哪一法不同時具足這個「事造功德」與「性具功德」這兩重德性。也就是說,「性具功德」是不是阿彌陀佛的「阿」呀?「事造功德」是不是「彌陀」啊?我們在這裡還侷限於個體戶的阿彌陀佛,下面我們要涉及到最圓滿的阿彌陀佛。
這是特別強調這個「契」,按照智者大師所講:讀經,每一句經會相歸性,讀經是修行;講經,每句經會相歸性,講經是修行;聽經,每句經會相歸性,聽經是修行。智者大師這個說法具有絕對的權威性,真正體現出「如來藏心地法門」一步登天、不立階梯、無修無證。
許多許多的人都認為聽經是口頭禪,是隻解不行,他不懂得讀經、聽經、講經是最根本的修行。智者大師在「四意消文」中最根本的就是講「心法」,從「心法」上修是真修,這個法重要啊!所以《楞嚴經》是講「修心」,而不是講「修行」。「修行」是方便引導,對中下等根機而言是一種安慰法。因為我們凡夫無量劫以來的習氣都是認為動手動腳才是真幹實幹,他不懂得用智慧來成就。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句話,真傳一個字,就是這個「契」,看你契不契。這是我們從總體上來概述這個「契經」它的含義。那麼還有一些經家往往又從「貫、攝、常、法」這四個角度來分別解釋這個「經」字。
所謂「貫」,就是一貫如此。那我們做文章也好,講話也好,每句話每個字都有它的連貫性、條理性、次第性。比如說,我要吃飯,你如果搞亂了,就是飯要吃我,是不是啊?古時候的印度文寫在貝樹葉上,當年一部《法華經》據說寫在貝樹葉上有八里路長,八里路長啊!令人感慨萬分啊!菩薩、前輩,為佛法的傳承付出了不可思議的艱苦勞動,才有了今天的局面。那麼只從事相上來講這個「貫」,是依文解字。
我們剛才不是講的「契經」嗎?真正來講佛法,一切法都是貫通的。雖然佛講了無量的經典,但是當我們真正把「如來藏心地法門」搞明白以後,沒有哪一法不是《法華經》,沒有哪一法不是《楞嚴經》。就比如,現在反過來講,飯要吃我,是對的,是不是?如果在沒有明白「如來藏」之前,講飯要吃我,老師肯定給你打上病句。佛法就是強詞奪理——強世間之詞,奪世間之理,而歸於一個「契」。
我要吃飯,飯要吃我,是不是都是假名相啊?「我要吃飯」四個字沒有哪一個字不是我,沒有哪一筆、哪一劃不是我,大家明白嗎?我講1+1=2是對的,1+1=8是錯的,但是「錯」是不是也是我啊?在1+1=8之前沒有想的時候,這個「1+1=8」在不在啊?在,都是我們的本性。
如果用小乘法、方便法來講,我們要行善斷惡;用究竟法、圓滿法來講,善和惡是不是都是我自己啊?你沒有辦法把惡斷掉,否則善還有沒有了?比如說這個拳頭是善,手掌是惡,你把手掌斷掉,拳頭還有沒有了?拳頭也是我,手掌也是我;善也是我,惡也是我。要懂得怎樣去調理,斷是小乘人、是方便法門的權宜之論。真正懂了如來藏,更要行善斷惡。行善斷惡不能成佛、不能往生,但是如果你不行善斷惡就更不能往生,更不能成佛,可不要錯用了心!所以講這個「貫」吶,我們要如此地「貫」。
雖然在《法華經》《楞嚴經》中,佛把一切方便法統統判為戲論法,不足為道;但完全讀懂了《法華經》《楞嚴經》,就會圓融,佛所講一切法當下即是「如來藏」,明白嗎?而且一切的歪門邪法,乃至沒有文字的泥巴瓦塊統統是「如來藏」!統統是「真心本來面目」!所以這個法是不是講得妙啊?!所以這個「貫」是不是還是在講「契」啊?
我們現在是從普遍意義上來闡述這個「貫」字。大家一定要明白:講「如來藏心地法門」叫「次第圓融」。所謂「次第」,這個法那個法、大法小法、小小法要有次第;實法、假名、有情、無情都叫作「次第」;所謂「圓融」,就是沒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這就是「貫」。
(此段內容看講解影片更易懂,以醫用橡膠手套吹滿氣)我們用手套大法來表示。這是一個氣球手套,首先明白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