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都是我們當下這一念。通教的一念只見空不見有;圓教的一念「空、有、中」當下具足。但在這裡他是示現空寂這種法相,成就自己,成就眾生。因為這些菩薩連彌勒菩薩示現的都摸不著他們的底,你能講是通教、別教、是藏教嗎?想都不用想。勤行精進,未曾休息:怎麼「勤行精進」呢?念念入「薩婆若海」。就是我們常講的時時、事事、處處、念念在道,左右圓融、頭頭是道。這種功夫靠平時的修持和觀照。無論在家出家,無論衣食住行,都可以修行這種功夫。但是根據世間的情況,一般以專修為好。專修又以出家為好,容易成就。
亦不依止人天而住:既可以理解為前面的「不樂在眾」——他不願意在這個實報土、同居土、方便土來修行。常樂深智,無有障礙:「常」是時時事事處處;「樂」,已經形成一種定力,念念在道。這裡的「深智」非「一心三智」而不可言。一個心三種智慧,三種智慧實際上都與三種如來藏相對應——「空智、俗智、中智」。「空智」就是明白「空如來藏」,「俗智」是「不空如來藏」,「中智」就是「空不空如來藏」,只有這樣才無有障礙。你不能圓融「一心三智」,你還有障礙,還有魔,叫「菩提障、菩提魔」。唯有讀《法華經》《楞嚴經》,成就「一心三智」,才是圓滿大智慧。
亦常樂於諸佛之法:由一心三智、三觀而與萬法圓融為一個本體。沒有哪一法不是「一心三智」,沒有哪一智不是十法界萬法,這就叫「諸佛之法」。「諸佛之法」講到底就是「一心三藏」與十法界。一心就是三藏,就是十法界,三個藏沒有哪一藏不是十法界,十法界沒有哪一法界不是三個如來藏。一心精進,求無上慧:十法界始終是這一個念,咬住不放。這就是「精進」,咬住「一心三藏」就是智慧。「心外無法,法外無心」,無上無下,無前無後,無左無右,無內無外,無有無空,無所不包,叫「無上智慧」。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阿逸汝當知,是諸大菩薩。從無數劫來,修習佛智慧。
悉是我所化,令發大道心,此等是我子。依止是世界,
常行頭陀事。志樂於靜處,舍大眾憒鬧。不樂多所說,
如是諸子等,學習我道法,晝夜常精進。為求佛道故,
在娑婆世界,下方空中住,志念力堅固,常勤求智慧,
說種種妙法,其心無所畏。
阿逸:就是阿逸多。可是按圓教全性起修,一修一切修。什麼都沒有行,可他就是行了「頭陀」,這就是圓頓大法。無修無證,即修即證。這個妙,就看你會不會用心,處處都在破我們的種種執著。大乘佛法「論心不論事」。但是你如果誤解了大乘佛法:既然用心的話,我什麼事也不做,我專門來用這個「心」。你這個心不是那個心,你這種心是鑽空子,「噁心持法,罪加一等」。有道無道,自己知道啊!
雖然那麼多的菩薩都在虛空界下面修「寂而常照」,但是在佛需要他們的時候就出來亮相,這是一支龐大的後備軍。
我於伽耶城,菩提樹下坐,得成最正覺,轉無上法輪。
爾乃教化之,令初發道心。今皆住不退,悉當得成佛。
我今說實語,汝等一心信,我從久遠來,教化是等眾。
這個「久遠」提出來了,法會大眾一心執著於這一次幾十年,明明提醒他,他都不在意。等明白以後:「哎呀,對啊!佛都提醒了嘛!」他才知道。所以,我今說實語:佛再三強調諸佛如來語無虛妄,汝當正信,不可懷疑,否則罪報無量。
這裡有一個地名叫「伽耶城」,在伽耶城邊有條尼連河,尼連河旁邊有一棵菩提樹,悉達多太子在菩提樹下打坐,示現成佛。菩提樹,是幫助我們開智慧,不要執著。不要認為就是那一種菩提樹。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及無數諸菩薩等,心生疑惑,怪未曾有,而作是念:云何世尊於少時間,教化如是無量無邊阿僧只諸大菩薩,令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即白佛言:世尊,如來為太子時,出於釋宮,去伽耶城不遠,坐於道場,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從是已來,始過四十餘年。世尊,云何於此少時大作佛事,以佛勢力,以佛功德,教化如是無量大菩薩眾,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世尊,此大菩薩眾,假使有人於千萬億劫,數不能盡,不得其邊。斯等久遠已來,於無量無邊諸佛所,植諸善根,成就菩薩道,常修梵行。
世尊,如此之事,世所難信。譬如有人,色美髮黑,年二十五,指百歲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