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章 從地湧出品第十五

心,我欲說此事。勿得有疑悔,佛智叵思議。

汝今出信力,住於忍善中。昔所未聞法,今皆當得聞。

我今安慰汝,勿得懷疑懼。佛無不實語,智慧不可量。

所得第一法,甚深叵分別。如是今當說,汝等一心聽。

重複上面的長行,打預防針:我要講這個大法,你們可不要懷疑啊!佛的智慧不可以用凡夫的心態來思維。

佛無不實語,智慧不可量。所得第一法,甚深叵分別。如是今當說,汝等一心聽:就跟前面〈方便品〉一樣,《法華經》不是可以輕易傳的。佛講《法華經》要打招呼,都要打預防針。要理解佛的良苦用心!為什麼現在才給你們講真話?以前不是不講,也不是不願意講,而是不敢講,怕把你們嚇怕因此而遭到制裁。一制裁,這個大法,好了,沒有人傳了。可是眾生卻把佛的方便說當成了真實。我們想一想,現在普天之下有多少人信這個法呀?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彌勒菩薩:我今於此大眾,宣告汝等。阿逸多,是諸大菩薩摩訶薩無量無數阿僧只,從地湧出,汝等昔所未見者。我於是娑婆世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教化示導是諸菩薩,調伏其心,令發道意。此諸菩薩,皆於是娑婆世界之下,此界虛空中住,於諸經典,讀誦通利,思惟分別,正憶念。

無量無數阿僧只:「無量」一個大數,「無數」一個大數,「阿僧只」是一百多位的大數。觀照數字,放大心量。這些無量的菩薩都是我的弟子,都是我在娑婆世界成佛以後教化的。他的本義並沒有錯,可是法會大眾不能理解,他們認為是佛在娑婆世界這幾十年成就的,認為佛是第一次成佛。其實佛在《梵網經》講他到這個世界來示現是第八千次,這就造成一個反差。

這裡,令發道意:「令」是使得,「發」是成就,「道意」就是成道了。整部《法華經》就是在「調伏其心」。也可以用「調御丈夫」來理解——佛就是「調御師」。「御」在防禦我們的邪知見、煩惱習氣,「丈」就時刻觀察我們的心態來對症下藥。

此諸菩薩,皆於是娑婆世界之下,此界虛空中住:「世界之下」呢,我看其他法師的解釋,娑婆世界下方有「十六萬八千由旬」。那麼這個國土裡,也是七寶樓閣,諸大菩薩在這裡務虛。那麼我們這個穢土、同居土來的菩薩,在佛法裡叫「務實」,跟世間法也一樣,是不是?那些領導幹部平時在處理政務叫「務實」,那麼黨委辦一個黨校、辦一個學習班,叫「務虛」。務虛是為了更好地務實,務實也是為了更好地務虛,所以行菩薩道也是「虛實圓融」,也叫「理事圓融」。所以這些菩薩在一段時間裡專門從事理論研究。

於諸經典,讀誦通利,思惟分別,正憶念:先介紹這些菩薩的處所,再介紹這些菩薩的境界。由讀懂《法華經》而知「權實不二」之理。《法華經》是「實」,無量的經典是「權」。你真正讀懂了《法華經》,「權」就是「實」,「實」就是「權」。知道一切萬法皆是《法華經》,由此知道《法華經》是「經王」,由此知道一切法無非「經王」,叫「正思惟、分別、正憶念」。沒有哪一法不是「我」,牛屎狗糞都是「我」,你懂了。但是你對那些沒有讀《法華經》的人不能這樣講,仍然按照佛的良苦用心反覆勸導。

阿逸多,是諸善男子等,不樂在眾,多有所說。常樂靜處,勤行精進,未曾休息。亦不依止人天而住,常樂深智,無有障礙。亦常樂於諸佛之法,一心精進,求無上慧。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諸佛無量法門各有喜好,各有特徵。這類菩薩,不樂在眾:有二義,一者,樂於在靜處觀照。注意,不能等同於「人我空、法我空」,而是理解為圓教菩薩在證得「法華三昧」後,在靜中「寂而常照」,以這種定力加持法界。就跟諸佛證入無餘涅盤一樣。同樣在寂中,看你的心量境界。二者,不樂於現肉團身來教化眾生。前面「不樂在眾」是對他而言,第二個是不樂於透過「色受想行識」這五蘊之肉身來教化眾生——「眾」也指五蘊之眾。多有所說:也就是提醒我們,不要當成是「人我空、法我空」,這是一邊;別教菩薩呢,他又從空出有,有是不是又是一邊呢?所以這些菩薩你不能認為他是「空智」或者「有智」。「所說」是指二邊,執著那種說法。也就是這種菩薩呢,他是按照圓教的中道之義。如果按照別教的中道之義,你既要在空,也要出有。按圓教的中空之義,你在空也是有,在有也是空,叫「多有所說」。

常樂靜處:這是法界一相之「靜」,絕待、無對、無餘之「靜」。空也好,有也好,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