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0章 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

提」是得圓滿菩提,歸無所得。

「轉法輪、擊法鼓、吹法螺、雨法雨」:在〈序品〉已講,這完全是成就究竟圓滿之佛的氣氛。把一個道理搞明白,破除我們的一個邪知見,就跟輪子一樣把這個地壓平了,把這個心轉成了平等心、柔順心。「擊法鼓」是表示一種氣氛和威力,一聽到打鼓的聲音,渾身是不是每個細胞都在張開了?「吹法螺」是叫我們勇猛精進,像吹衝鋒號一樣。一吹號,要與我們自己的煩惱習氣作戰。「雨法雨」就是甘露雨,滋潤我們各種真善美功德,不斷地提升。

「當坐天人大眾中師子法座上」:這就是佛示現莊嚴相,接受人天請法,我們不可以倒果為因。許多人說諸佛都是盤腿坐在那兒成佛的——那是佛呆子。是成佛以後盤腿示現莊嚴相,而並不是說盤腿能夠成佛。成佛一定要在眾生中成就,在教化眾生中你才能成佛。自利利他,這是菩薩之道。你坐在那裡幹什麼?一個人打瞌睡你能成佛?

普賢,若於後世,受持讀誦是經典者,是人不復貪著衣服、臥具、飲食、資生之物,所願不虛,亦於現世得其福報。

以此來檢點一下我們的心態。受持《法華經》的人再也不會為吃啊、住啊、穿吶去搞買賣賺錢,他不會打這些閒心思。連這個東西都是假的,何況身外之物。整個盡虛空遍法界都是我們一念所變現,我們要成就這樣的大福報,怎麼可能再為名聞利養去煞費苦心啊?

「所願不虛」:這個「所願」就是成佛。能夠做到於一切名聞利養而不貪著,他發願要成佛,絕對不會虛過一場,而他自己也知道他就能成佛,而且已經成了「分真即佛」。

「亦於現世得其福報」:他首先解除了對死亡的恐懼,解除了對「名聞利養」的執著,人到無求品自高。並不是說讀了《法華經》,當官、當領導,所以「現世福報」。當下感到自在快樂,你即使流浪街頭都感覺自在快樂,要這樣來檢驗自己。受到別人的誹謗、輕慢、中傷,你仍然感到快樂,因為幫你消了業障,因為成就了你的忍辱功德。出世間的修行必須老老實實,來不得半點的虛偽和馬虎,不能自己糊弄自己。

若有人輕毀之言:汝狂人耳,空作是行,終無所獲。如是罪報,當世世無眼。若有供養讚歎之者,當於今世得現果報。若復見受持是經者,出其過惡,若實,若不實,此人現世得白癩病;若有輕笑之者,當世世牙齒疏缺,醜唇、平鼻,手腳繚戾,眼目角睞,身體臭穢,惡瘡、膿血、水腹、短氣、諸惡重病。

如果對受持《法華經》的人信口開河:「哎呀,那是菩薩修行的法門,你有什麼資格去受持?」小心你的果報!此人世世無眼。這還比不上在前面《譬喻品》那破口大罵,是不是?在弘揚《法華經》的道場,同修要互相尊重吶!

「若有供養讚歎之者,當於今世得現果報」:恭敬、供養受持《法華經》的人,你今生今世就能得到實惠,要麼得財產的果報,要麼得健康長壽的果報,要麼得開智慧的果報。

「若復見受持是經者,出其過惡,若實,若不實,此人現世得白癩病」:「白癩病」是什麼病?是麻風病,是紅斑狼瘡,很難看好的。特別講了一點,對受持《法華經》的人,你講他的過錯,「若實若不實」,是不是有點欺人太甚啊?他就是真有這個過錯也由不得你講,你講了你都要得現世報,何況不一定是你所認為的那樣。菩薩教化眾生可以用各種辦法,你沒有辦法猜測人家的心態。所以明白這個道理,你寧可把自己舌頭咬破了,都不要講受持《法華經》人的壞話。是不是這個道理啊?你不管他是不是,你就是不能講。大家不僅要懂得其然,還要懂得其所以然,假的我們就不去講,就算這個人真有其事,你知道你講了起什麼罪過嗎?\"你毀我長城\"佛講得很清楚。

即使破戒比丘,他戒壞見不壞。他再壞,他講的這個《法華經》沒有錯,你指責他的過錯,必然使許多人——因為許多人是「依人不依法」,可能你就因此葬送了許多人的法身慧命!更何況你講的那些東西到底是不是真的,都不一定。就是真的,你都不能講,你知道他是誰呀?所以我們不要議論,你看這個是魔,看那個是怪,是你自己心不清淨而已,為什麼看不到人家的長處?

在我們這個道場,講白了,沒有哪一個是專門來搞破壞的,無非是在某些問題上看法不一樣,互相有誤解而已。這點很重要啊!有些同修一再地拒絕師父的良苦用心。所以佛在這是不是把話講絕了?他有問題他受果報,與你無關,你只管把他往好處想。

「若輕笑之者」:前面是講他的壞話,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