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
普賢,若如來滅後,後五百歲,若有人見受持讀誦法華經者,應作是念:此人不久當詣道場,破諸魔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轉法輪,擊法鼓,吹法螺,雨法雨,當坐天人大眾中師子法座上。
佛又提出「後五百歲」。五個五百年,不提一、二,也不提三、四,偏偏盯著這個「後五百歲」,這是什麼意思?在《楞嚴經》反覆強調末法時代又是什麼意思?不提正法,不提像法,偏偏咬住末法,值得我們深思啊!因為並不是我們這一代人才讀《法華經》。第一個五百、第二個五百、第三個五百、第四個五百是不是都有人在讀《法華經》啊?沒有形成氣氛而已。以佛的智慧他知道過去、現在、未來,是不是都在當下一念啊?那麼我們想想佛在兩千五百年之前講《法華經》的時候,他有沒有看到我們今天在這裡講《法華經》啊?如果看不到的話他不能算佛。我告訴你,連鬼都能看到兩千、幾千年以後的事,鬼神都能看到。不要說兩千五百年,二十五億年以後佛都知道,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以後佛都知道,第六尊佛、第九百尊佛、第一千尊佛怎麼出世弘法佛統統都知道。這點事情算什麼事情啊?許多道場提前一年、兩年、三年五年、最多的提前八年在夢中,在夢中看到師父在某某道場講《法華經》,這是不是都是佛在用他的法力來示現叫大家來護持正法?我們要聯絡在一起觀照。山西五臺山寶華寺寅林老和尚在1999年端午節往生的時候告訴弟子們:\"我往生以後三年,太原有法師來講《法華經》、《楞嚴經》,這是正法,你們要去護法\",99年我還沒有剃度呢,他就知道我去講《法華經》。所以這個後五百年,我們想想這個道理,明白了我們肩上的擔子嗎?他是講我一個人還是講我們這一大群人啊?講我一個人代表了我們整個法華道場,在這個時候我們要承擔挽救佛法、承擔如來家業的重任,這是諸佛菩薩對我們寄予重任,在給我們肩上壓擔子。
過去講這個五百年的時候沒有感觸、沒有這麼深,因為想起了自己發了這個大心、肩上有這個擔子,越讀越覺得這裡面大有文章。五個五百年,他偏偏只提我們現在,正法、像法、末法,他偏偏只提末法,而且是翻來覆去地提。佛也提,透過菩薩的嘴巴也在提。就跟那個鏡頭一樣,就對準了我們現在,是不是?鏡頭對準了我們現在啊!我們肩上擔子有多重?任重道遠,我們要發大心。
「若有人見受持讀誦法華經者」:讀誦受持《法華經》不是哪一個人,是指我們整個法華道場。你能夠認真受持《法華經》的人「應作是念」。這個「應」既可以解釋為應該,也可以解釋為道交感應,就是這樣,就是這回事,講應該有點降低了氣氛,「應」就是「如是」。
「此人不久當詣道場」:「當」是正當名分,「詣」就是到。「道場」:廣義來講,時時事事處處皆是「道場」;狹義講特指成圓滿之佛教化眾生。「不久」:佛給菩薩授記有些是無量百千萬億億年,要注意那都是圓融數,因為這裡有菩薩勇猛精進,許多變數在調,不要一定認為多少多少。佛在〈法師品〉講,就跟打井看見了溼泥巴一樣,快有水了,以此比喻開始受持《法華經》的人,成佛已經指日可待。你即使一億年、一百萬億年、一萬萬億年是不是都是「不久」啊?因為我們從無始劫走到現在沒有數字可計;當有了一個數字,哪怕是一千萬萬億億億年,都是「不久」,都是指日可待。更何況我們還可以像龍女那樣一步登天,就我們這場法會有些人可以證阿羅漢、有些人可以證十地菩薩乃至等覺菩薩。所以這個「不久」啊,長則幾萬億億億億年,短則幾百億年、幾千年、幾百年、幾個月、幾天、乃至當下。這個伸縮性是不是很大呀?當下。「如來藏」心地法門不可思議!只看你發心。從一秒鐘到無量百千萬億大劫,只要有個數字都叫「不久」。相反地來講,那些不能受持《法華經》的人叫免開尊口,無從說起,不能用大概、可能、也許、差不多等這些糊里糊塗的話,那都是糊弄。所以沒有受持《法華經》的人,什麼時候成佛不成佛,提都不要提,沒有辦法提啊,他還沒有入門啊!他還在門外啊!
「破諸魔眾」:廣義而言,我們的「心魔、外魔」,周圍的種種的障礙都叫「魔眾」;狹義而言,特指在成佛前,破除「生相無明」之前,這個時候已經是等覺位菩薩,這是我們的主考官波旬魔王特種菩薩,給我們出考試卷,看你能不能過這個關。先叫魔女去勾引媚惑,然後魔兵魔將去舞刀弄槍,最後魔王親自出馬誘導,看你信心堅定不堅定,三關透過你成佛。這裡的「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