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
得大勢,彼時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以嗔恚意,輕賤我故,二百億劫常不值佛、不聞法、不見僧,千劫於阿鼻地獄受大苦惱。畢是罪已,復遇常不輕菩薩教化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嗔恚意」嗔恨心。
「輕賤」常不輕菩薩、聖人你不能輕慢。前面第三品〈譬如品〉你們看一看,對受持《法華經》的人,你皺一皺眉頭,你下無間地獄。然後做鬼做畜生的時候都是些苦鬼、苦畜生、苦人。不是渾身長瘡、流血流膿,就是眼睛瞎、耳朵聾、鼻子歪、嘴巴豁、牙齒也是亂七八糟,我們要掂量這個份量吶。所以這裡輕慢常不輕菩薩,在地獄裡「二百億劫」,二百億億年,這苦不得了啊。
「常不直佛」遇不到佛法、遇不到法、遇不到僧。
「千劫於阿鼻地獄受大苦惱」阿鼻地獄:是最苦的地獄 ,就是無間地獄。常不輕弘揚《法華經》以後,而且他們都還出來頂禮呢,還受這麼大的苦。如果不頂禮的話,是不是苦更大啊?可惜他是虛偽地頂禮。如果真把《法華經》搞懂了,我跟你講啊,他一天地獄都不下,他當下罪過全部消除。所以讀《法華經》要把它讀懂啊。我們這裡大家都是受持《法華經》的人,不可以互相輕慢。什麼叫輕慢?一定是帶著自己的個人的面子、名利思想來輕慢別人。如果是為了道場、為了法華道場的氣氛、為了人家好,這個不叫輕慢。大乘佛法論心不論事。我們自己好好掂量自己,有道無道你自己知道。師父正是看到地獄之罪太難受,所以才在這裡吹鬍子瞪眼睛,把那些不良的習氣提出來批評。我們有些人不是的,聽了以後,他不是感恩,他起煩惱甚至可以質問師父,你這樣你還得了?你想一想,皺一皺眉頭都這麼樣,你竟敢還質問。你以為師父這樣講是跟你過不去啊?是給你消業障,你感恩都來不及。要麼就跟別人比,別人與你有什麼關係?你這不是修行人的心態 。我講一個比丘尼,我說我懷疑你貪心吶,沒有關係的,有人比我還貪心吶,這也是修行人講的話?
「畢是罪已,復遇常不輕菩薩教化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什麼能遇到常不輕呢?因為他們結下了惡緣,與佛菩薩結惡緣也能得度,可是要受大苦惱啊。因為常不輕菩薩給他們授記了,你們將來當得成佛。所以我們修行人要選擇好的同修,選擇好的老師,這就涉及到你結什麼緣的問題。要認真啊,我們許多人跟在那些鬼頭鬼腦的人後面轉,搞名聞利養,搞胡說八道。特別是有些地方,那些舞神弄鬼的人特別盛行,你很苦啊。
得大勢,於汝意云何?爾時四眾常輕是菩薩者,豈異人乎?今此會中,跋陀婆羅等五百菩薩,師子月等五百比丘,尼思佛等五百優婆塞,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者是。
一個是常不輕,一個是常輕,我們自己對號入座,你是常不輕菩薩還是常輕菩薩?每個人老老實實給自己對號入座,是常輕菩薩,你就畏懼地獄之苦。
「跋陀婆羅」翻譯成漢語叫\"賢守\"。守什麼?這個人他受過菩薩戒,因為誹謗、輕慢長不輕下無間地獄,但是他受的菩薩戒保護了他。所以在出地獄以後,他不需要經過鬼道畜生道,直接到人道,又來與常不輕菩薩結緣。所以受持菩薩戒,一般地要修一萬世的功德;有一萬個生生世世,你念過佛,拜過佛的人,他才能發得起受菩薩戒的心 。你受了菩薩戒,破戒、犯戒了照樣下無間地獄而且罪加一等 。除了性罪還要講戒罪,但是你的功德也不可思議。即使下了地獄出地獄以後,不經過鬼道,畜生道,因為你始終有菩薩的戒體給你,你直接到人道,還能在正法中修行 。所以師父從來不勸人受戒,也不勸人不受戒。但把受戒的利弊關係講清楚,你們自己權衡利弊。有些人想來想去就是不敢受戒,為什麼?受戒了以後,犯了戒、破戒;不受戒的人,比如吃一塊肉就一個罪,受了戒的人,吃塊肉就兩個罪,加戒罪。但他不懂得受戒的功德。你既然是受戒了,等於是國家正式工作人員,要對你負責任。那麼在將來彌勒佛出世,龍華三會,第一會得度的就是受五戒以上的人。第二會得度的就是受三皈依的人。第三會得度的就是在釋迦牟尼佛,佛法中種過善根的人。你哪怕聽過一堂課,你都能得度。所以為什麼我告訴大家,我們要儘可能勸更多的人來聽經聞法;你就是聽小經,你也種了善根,在龍華三會得度,都是你的功德 。何況聽大經,當下就得度。你多大功德,你知道嗎?獎給你個師長、旅長噹噹都是小的。跟滾雪球一樣,一個成就一個,你多大功德啊?所以跋陀婆羅菩薩在《楞嚴經》也做了懺悔,就是因為誹謗常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