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頓證菩提

▍頓證菩提

我們下面再具體引經據典來詳細開示,為什麼只透過聽經聞法,不歷修證,當下即成就「分真即佛」,解脫六道輪迴?

在《佛說阿彌陀經》中,佛講: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我們可以歸納為:已發願已往生;今發願今往生;當發願當往生。佛有沒有講,已發願者經過十年唸佛、八年拜佛、三年拜懺,今往生;今發願者經過三年拜懺、十年行善、五年斷惡,當往生;當發願者經過三年持咒,四年坐禪,五年朝山,噹噹噹往生?有沒有這樣說法啊?「發願往生」,「發」是成就之義;「願」,上面一個原,下面一個心,就是原來的心;以現在這個凡夫的心見到了我們原來的真心,即是「往生」。「原來的心」,是不是我們變現一切萬法的那一個念吶?

在《阿彌陀經》裡,佛還講過一句「臨命終時」,許多人則以此認定:一定要等人死了以後才能成佛。諸佛菩薩沒有這種說法,一切經典都是講人是活著的時候成佛,活著的時候往生。「臨命終時」,「臨」是表道交感應,「終」是表「圓滿」。怎麼圓滿呢?以我現在的凡夫心見到了我原來的真心,這就是「阿彌陀佛」;這就是我們生死的假命與不生不死的法身慧命感應道交,圓融為一體,叫「臨命終時」。就比如講,「這個講經堂的工程專案經過三個月的施工終於圓滿完成」,你能不能講成「這個講經堂的工程專案經過三個月的施工現在終於死啦」?

《阿彌陀經》還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以吃飯打比喻,我吃甜食是甜嘴巴,吃辣食是辣嘴巴,吃鹹食是鹹嘴巴,吃臭豆腐是臭嘴巴,以此來比喻,我這個心懂得了阿彌陀佛,我就是阿彌陀佛, 這叫「還到本國」。

那麼,從「阿彌陀佛」的修證功德來看,「阿彌陀佛」表圓滿佛果、如來全身,「阿」表如來法身,「彌」表如來報身,「陀」表如來化身,「佛」表如來覺身。「阿」表無形無相之真心,含藏一切萬法之性具功德;「彌」表妄想識心,乃智慧妙用;「陀」表十方三世之萬法,森羅永珍。「陀」,為「彌」所變,為「阿」所現,即萬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阿彌陀」為「佛」所見。

而《阿彌陀經》從古至今又被說為「法華秘髓」,它最難懂。你有沒有嚐到「法華秘髓」的法味啊?

《法華經》,全稱《妙法蓮華經》,這是「法喻立題」。妙法是「法」,蓮華是「喻」,乃釋迦如來金口親自命名。《法華經·譬喻品第三》文雲:是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這個妙法為什麼用蓮華來作比喻呢?

據瞭解,世間種種植物,有的是先開華後結果,比如桃樹、杏樹;有的是先結果後開華再長果,比如南瓜、冬瓜;有的是開一華結一果,比如柿子樹;有的是光開華不結果,比如迎春華樹;有的是不開華光結果,比如無華果樹。可是蓮華不一樣,它可以同時開多華結多子,而且是當下開華當下結子,所以叫華開蓮現。開多一華結一果的,是比喻小乘人修無量的苦行成就一個小果位;只開華不結果的,是比喻修無益的外道苦行,等等。唯有蓮華,即華即果,這是比喻圓頓大法,一步登天,不歷修證,即因即果,當下成就;同時,蓮華出淤泥而不染,這是比喻大乘佛法入世修行,在煩惱證菩提。

《法華經》少說也有幾十處在講,修行人聽佛講了一段經,明白了「不生不滅」的道理,明白了「萬法皆是我一念所現」的道理,沒有離開講經堂,沒有離開板凳,當下成就——成阿羅漢、辟支佛、十地菩薩、等覺菩薩的都有。佛反反覆覆把這個標準答案教給我們,讓我們自己印證自己。

在《妙法蓮華經·法師品第十》裡,佛告藥王:又如來滅度之後,若有人聞妙法華經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隨喜者,我亦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讀一句《法華經》,長則十個字,短則四個字。什麼是「一念隨喜」呀?懂得天地萬法皆是一人一念隨緣變現而已,也就是懂得了「一心三藏」的道理,則蒙佛授記。小則菩薩位,大則圓滿佛。菩薩位屬於「分真即佛」,注意,也叫「分證即佛」,是部分地證到了佛的境界——如果佛是100分,那麼分真即佛就是從60分到99.9999……分之間,都算是。

《法華經·分別功德品第十七》講,阿逸多,若善男子善女人聞我說壽命長遠,深心信解,則為見佛常在耆闍崛山,共大菩薩、諸聲聞眾,圍繞說法。這是講,你懂得了《法華經》的道理,即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