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1章 妙音菩薩品第二十四

。比如世人認為人就是人、畜生就是畜生,他這個世界觀,沒有學佛法你能不能叫他轉過來啊?(不能。)你跟他講:「不是,人跟畜生都是一樣的」,他怎麼樣都不相信;當明白了「如來藏」道理,他知道人啊、鬼啊、畜生都是一個念變化出來的,是不是轉過來了?開了智慧的人沒有辦法退轉的,這就叫「三昧」,「三昧」不可轉。

莊嚴王三昧:觀照為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諸佛菩薩到世界上來教化眾生不光是言教,而且還重身教。當然這個身教來講,不是自己可以刻意地裝出來的,「依報隨著正報轉」,慈悲柔軟之人,言談舉止都能顯現出慈悲柔軟的這種氣質。所以佛在成妙覺果位以後,還要花一百個大劫專門修相好,成就一百種福報,才成就一個相好,最後才圓滿。到了「莊嚴王三昧」,由於他這個心沒有任何執著,他能示現出各種各樣的形相。包括音容笑貌,該現慈悲就現慈悲,該現兇惡還要現兇惡,他已得到自在。

淨光明三昧:分為「內」「外」這兩種情況。「內」就是我們這個心在冥中「寂而常照」,不出世間而至世間。「外」就是現出外相。現出外相的時候不僅知道外相,他時刻都沒有離開自己內在的自性,都是由自性流露。由外相才顯現出自性中的光明、智慧、柔順、平等、諸善功德,叫「照而常寂」。所以這種「照而常寂」又稱為圓照。這個「淨光明三昧」,從「寂照照寂」這兩個角度來觀照,他不是「雙遮」?「雙遮」的時候是凡夫。他由「雙遮」而顯現出「雙照」,不管是在空在有,他都是一樣地在度化眾生。

淨藏三昧:這是「如來藏」三昧。這個「藏」就跟捉迷藏一樣,把一個「如來」就「藏」在這個我們眾生的不知不覺中。每一個眾生都是如來,一切的如來又都是一個如來,我們當下具足整個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的萬法,可是我們卻不知道。所以「淨藏三昧」,有些法師把它解釋為叫「含攝萬德」,跟師父的解釋也是一樣。用「如來藏」解釋更為具體、更為貼切,更有利於與各種三昧圓融為一體。

不共三昧:其實就是「如來藏」三昧,就是「淨德三昧」,就是「慧炬三昧」,就是前面所有的「三昧」。怎麼「不共」呢?不與人、天、聲、緣、藏、通、別這前七方便人「共」。「一心三藏」只有受持《法華經》《楞嚴經》才能成就。修人道的持五戒足矣;修天道的,受持《十善業道經》就可以;修阿羅漢道的,修「四聖諦」、三十七道品就可以;修辟支佛道的,修十二因緣就可以;修藏教菩薩的,受持《阿含經》行善斷惡就可以;修通教菩薩的,受持《金剛經》足矣;修別教菩薩的,受持《大方廣佛華嚴經》足矣。但是這些都不能叫成就「不共三昧」。唯有受持《法華經》《楞嚴經》叫「不共三昧」。這是真正的菩薩道。

能夠受持《法華經》《楞嚴經》,即使你在菩薩的位置上都要經過佛無量劫的教導,才有可能在今生能夠認可《法華經》,這是佛在《法華經》講得很清楚。有些人為什麼不能進入這個門呢?我們也理解了,嘆一口氣而已,他就是沒有這個福報。我有個最好的朋友,《法華經》《楞嚴經》都是他頂在頭上供養我的。你叫他讀《法華經》他就是不讀,你叫他讀《楞嚴經》他就是不讀,他就是強調要修、要證、要念佛、要拜佛、要打坐。我絞盡腦汁都度不了他。今天在這個道場的同修,我們應該互相讚歎、互相感慨,也可以自我讚歎、自我感慨:我真了不起啊!這是真的,這是佛講的。必須升起我們的信心;同時要發大慈悲心,可憐一切眾生,特別是那些很認真修行,卻不受持《法華經》的菩薩。

對這些人的度化,你一定要把「如來藏」契透精神,要善巧方便。比如說,他倒一杯水給你,你就問他:「你知道是我喝水還是你喝水啊?」,「你知道茶杯是誰啊?」他覺得你這個人古古怪怪的,就會想「我看你到底搞什麼名堂!」然後你給他講一講,你慢慢講通了以後,他就給你度過來了。你先讓他感到有好奇心,比如「你知道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啊?你知道是老子生兒子還是兒子生老子?」《法華經》《楞嚴經》是不是就講這些東西啊?「你知道為什麼颳風下雨啊?你知道你站在這個地球上,是地球大還是你大呀?你知道地球是不是你啊?」你講這些莫名其妙的話先逗他,叫「逗機觀教」。

「不共三昧」:我們要發心讓大家都來共,不能說沒有修無量劫的菩薩道就不能聽《法華經》。佛法既有普遍性,也有個別性,他跟你在一起就有緣,他只要今生能夠心柔軟,即使他前世一天都沒有修,他也能入道,為什麼?我們都是老古佛再來,都是一個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