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商人聞,俱發聲言:這個「眾商人」,前面講是五根五識,這個「眾商人」包括全身的皮肉筋骨細胞,統統集中一個念。一個肉團身上有無量的神識、無量的生命——眼耳鼻舌、心肝脾胃、皮肉筋骨、頭髮指甲裡面無量的細胞,等等等等。每一個癌細胞就是一個冤親債主,就是一個眾生。為什麼一個人自殺要下無間地獄啊?一個人自殺等於無量的他殺。為什麼最後成佛的時候有無量的分身佛啊?他跟你都是一個本體。我們隨便打一個妄想都是一個眾生,不是好就是壞。所以要把這個心控制好。在《楞嚴經》第九卷就要傳到這個法。
人為萬物之靈啊!因為你一個人的解脫,你這個肉體無量的眾生都解脫。這個法很重要啊!要好好想一想。這一個身就是一個佛土。那麼將來在你成就的那片佛土上就產生了無量的分身佛,就是你這個肉團身;那麼還有無量的菩薩大眾跟在你後面修行,就是你生生世世以來的那些恩恩怨怨的、一切的外部眾生,你帶著他們來成就。那麼,我們今天在釋迦牟尼佛法中修行,因為釋迦牟尼佛在過去世中跟我們有種種的緣分,他來幫助我們。
那我們成佛了以後,我們是不是也有生生世世的這些緣分?比如在這裡:我與張居士也有緣分,與李和尚也有緣分,那如果張居士先成佛的話,那肯定是張居士來幫助我。可見,大家在一起共修是不是更好啊?互相成就。自己去閉關是一種方便法,也是把自己孤立起來了,得不到道場這種集體的加持。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威神之力,巍巍如是:這個「觀世音菩薩」是誰啊?就是阿彌陀,就是「如來藏」。一念明白「如來藏」,這個「威力」就是「巍巍如是」,整個盡虛空遍法界統統在我們控制之中。明白了這個道理,鬼來鬼度,魔來魔度,始終居高臨下。我就是教主,老實聽我給你傳法,不要在我面前耍什麼花招!那些鬼啊、魔啊、阿修羅啊都會跪下來拜你、恭敬你。
【解三毒】
若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痴。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饒益,是故眾生常應心念。
若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第九種無畏,叫「貪毒無畏」。男女這種慾望也屬於一種貪心,是一種慾火。明白了萬法都是我,心地得清涼,慾望產生不了。為什麼大乘佛法強調入世修行?小乘法修行掩耳盜鈴,走路都不敢看,那種戒本身就在刺激自己的心,他是種逆反心理,反而解決不了這個問題,變成了一種情執,心沉甸甸的,不能開智慧。在法華會、楞嚴會上,是不是男女四眾弟子都在啊?這是老佛爺傳的法。可是有些道場不能理解,反而誹謗。其實他誹謗的同時,自己就是一種男女慾望,因為他心往那裡想。
兩個和尚走路,遇上大水,其中一個和尚把一個婦女就背在肩膀上過河了,過河就放下了。走了十幾里路,另外一個和尚還在講:「我想不通你為什麼要把女人背在肩膀上過河?」所以這個和尚說:「啊!我早就放下了,你還沒有放下啊?」就這個道理。
常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常作「一心三藏」的觀照,我們這個心情平靜自在,就能破除種種的貪心慾望。大乘菩薩論心不論事;但是防止有些人以這種藉口來破戒犯戒,這又當別論。對於種種的戒律戒規,一個團體不可以沒有,以各種各樣的人來找藉口破戒、犯戒,毀壞道場。佛法是圓融的,它不是執著於哪一面。對於這種情況,除了用「一心三藏」來觀照,平時有種種慾望的時候,還可以持誦一段時間的觀世音菩薩名號,也能讓心平靜下來。
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這第十個叫「瞋毒無畏」。「瞋」就是嗔恨心。有些人好記懷於人,對於冤親債主總是放不下。嗔恨心是一大忌諱,你多少年的功德會因為一念嗔恨心前功盡棄。在某種程度上,它比那個貪毒還厲害,它叫你前功盡棄!那麼按照「如來藏」的觀照,按照觀世音菩薩的那種過六關,按照在《楞嚴經》講的「旋妄歸真」,歸到一個自性,得到平等心、清淨心。一切的煩惱自然而然化為烏有,就是一種調整心態。
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痴:這是第十一種,叫「痴毒無畏」。這裡的「愚痴」是針對佛門內部的所知障而言,不是指世間法裡的那種愚痴。世間法裡的那種愚痴已經成了障礙,他根本沒有辦法來唸觀世音,是屬於三途八難那一類的。所知障也叫「智障」,自以為知道得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