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長安書院每年都會舉行一次論道大會。趙國、華國和夏國都會派人參加。
論道大會一般都會先由各國進行選拔,然後各派3名代表參與論道,由各國書院院長組成10人裁決小組裁決出前三名冠生亞生季生。然後,為了公平,不是選手的人可以自由挑戰前三名,再由各國隨機抽取的共100位書生投票,決定挑戰是否成功。如果挑戰成功,就可取而代之。
論道大會早就成了三國讀書人的節日,每年都有人在此一戰成名天下聞。各國也善待論道人,不少人因此走上仕途。其中,趙國產生的冠軍最多,趙國也因此成為三國文化中心,長安書院院長馬傳書也因此成為有三國公認的文壇領袖。
馬傳書的成名可謂是讀書人的傳奇。當年,馬傳書被沒有成為趙國代表,但在自由挑戰階段,先後挑戰當年的前三名,結果都挑戰成功,本來可以成為當年唯一的集冠生亞生季生於一身的人,後來替補亞生季生兩名,只成為當年的冠生。人才難得,本來趙皇想要馬傳書入朝做官,但馬傳書說志在傳道,於是一年後就成了最年輕的長安書院院長。
論道大會每年都會有一個主題,比如“治國之道”、“為學之道”、“修身之道”等等,今年的主題是“為聖之道”。
由於趙國丞相的暗中操作,前來參加大會的讀書人知道寫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質王華在也會參加論道大會,這引起了不少人的熱議,特別引起了一些趙國人的不滿。
當華在到達長安書院時,立刻有人圍了上來。
“哎呦喂,這不是你們華國的都梁王嗎?怎麼有空來參加論道大會?”一名趙國書生對身邊的一名華國書生說。華國書生羞得離開了。
華在只當沒聽見,不動聲色繼續往前走。
“胡說八道,什麼都梁王?現在是咱們趙國的質王!”另一名趙國書生陰陽怪氣地說。
華在還是隻當沒聽見,依然不動聲色繼續往前走。
“人質也能封王?你們皇上真是仁慈呀。”一名夏國的書生一副百思不解的樣子。
“天下興亡,人質為王。厲害厲害呀!”有書生更赤裸裸地嘲笑道。
“有人說質王患有耳疾?你們聽說了嗎?”看到華在若無其事的樣子,有人忍不住想直接攻擊了。
這時,長安書院有人前來引路:“質王這邊請!”
“謝謝!”華在終於開口了,“貴院的衛生條件可能不太好,蒼蠅太多!”
一語既出,周圍立刻詭異地安靜下來。
“這是在罵人!”有人終於反應過來,但華在已經走過去一段距離了。
來到在第一排靠邊的位置,華在不亢不卑地端坐下來。
論道採取抽籤的方式,分別抽取天字號、地字號和人字號。然後三國的天字號為一組,以此類推,上午按天地人的順序三人進行辯論,每組決出名次,名次不分國籍,不分國籍就成了各國爭奪的焦點;下午再進行一組比賽,由每組的第一名參加,然後決出名次:冠生、亞生、季生。顯然,下午才是重頭戲。
但更精彩的是第二天的挑戰賽,因為結果更出人意料也就更吸引人,而且前來參加的書生有機會投票,參與感更大。
上午的比賽還算順利,結果正好一國一人。天字號由趙國的李友羽勝出,地字號由華國的孫遜勝出,人字號由夏國的夏陽勝出。
下午的比賽比上午要精彩。
李友羽的主要觀點是:“聖人之道,在於心繫天下,以萬民福祉為己任。”
孫遜的主要觀點是:“聖人之道,在於治國平天下。”
夏陽的主要觀點是:“聖人之道,不在於空談,而在於篤行。”
最終趙國的李友羽獲得5票,為冠生,華國的孫遜獲得3票,為亞生,夏國的夏陽獲得2票,為季生。
當然,按照規則,這不一定是最終結果。
果然,第二天,有不少書生紛紛站出來挑戰。
有人用夏陽的觀點反駁李友羽或孫遜的觀點,強調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
有人用李友羽或孫遜的觀點反駁夏陽的觀點,強調沒用道的指引行為會迷茫。
有人用李友羽的觀點反駁孫遜的觀點,也有人用孫遜的觀點反駁李友羽的觀點,其實就是涉及民與君孰重孰輕的問題,聖人之道究竟還是為民還是為君。
挑戰效果不是太好,因為思路不對。三人觀點已有名次,你再用彼觀點去反駁此觀點,沒有新意,也就說不上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