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衍關切地說:“皇上立志有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作為,亦不可不顧慮聖躬啊!剛剛四十幾歲就已是華髮早生了。北平時還因常年在外巡邊征戰,落下了風溼之症,這病只有四季調理才能漸漸去除,再犯了,就難治了。”
永樂哈哈一笑:“議政事,又議到朕躬上來了,遠了,遠了。既是《大典》已成, 三千儒士五六年寒暑著實不易,你們幾個總裁留意一下,願為官的,朕責吏部量才錄用; 願回鄉的,也不勉強,由禮部出面,每人賜寶鈔若干;家裡有難處的,由鄭賜做主,可多給一些。不過,其中的一些書法拔萃者是不能放走的。那個自號九龍山人書、畫俱佳的無 錫王紱,書法、文章俱成的松江沈度、沈粲兄弟等一批人都要在翰林院安置,其書畫不僅是朕之所愛,一手秀字刻寫在金牌、玉冊上,無論是頒之諸國、藏之秘府皆是珍中之珍, 更是我大明的臉面!”
“聖慮深遠,臣等會揖蹇義及其他總裁去安置,一定不負聖望。”道衍起身,劉季篪也忙著站起,隨著道衍慢慢退出。
永樂心下高興,順手拿過一份摺子,是福建都司的:“東南夷及諸番多遁聚海島與無賴相結為寇……”他一目十行看了節略,又往下翻看了幾頁,“又是為寇”,他在心裡緩緩說著,便在摺子上寫道:“流民或因避罪或因飢苦流落海島,與諸番雜處,一同劫掠、 苟圖全活也未可知。巡海官軍既不能矜情招撫,抑或傾力追剿,彼等即使有悔過之心,又 何處去訴。著都察院遣人齌敕往諭:‘凡番國之人可各還本土,願來朝拜天子的,當加賜 賚遣返。凡中國之民逃匿在島者既往不咎,歸複本業,永為良民。若仍恃險作歹,執迷不 悛,大兵一到,悔之晚矣!’”
再翻一份摺子,竟是左都督、甘肅總兵官、平羌將軍宋晟的奏章。
……前帖木兒病死軍中之事甚密,諜報者未能得知,其孫哈里即位,臣欲觀其動靜後再行奏報,不期其已遣回傅安等,並著來使謝罪。臣遣人隨疏將傅安等送歸南京,估計陛下已見之也。
如再論危我大明社稷者當是蒙元之韃靼部了。臣於甘肅數十年,數次親臨韃靼之境, 微觀其師,雖好武勇,然各部號令不一,佯遵鬼力赤為汗,阿魯臺實有其權,外與瓦剌相仇殺,部內亦不相統屬,各爭草地牛羊,屢有小釁,狼煙烽火,時燃塞下。勢強者掠邊而去,勢弱者漸近我境,以圖保全。臣謹遵陛下‘以天下之心治天下之理’,韃部來歸者, 分發牛羊,悉於邊地或置衛所安置。首鼠兩端者出邊將曉以厲害,不數年間已有五部、萬餘人來歸,獲馬駝牛羊等四萬只。洪武年間已置安定、阿端和罕東三衛,今陛下新增沙州 衛、赤斤蒙古衛、哈密衛和曲先衛,平時耕牧,戰時即可隨徵或協戰;七衛之設,既通了西域之路,又於西北建了七個軍政之所,以答遠民向化之心。
近年來,臣按陛下大興屯田之舉,張掖、嘉峪關等處綠洲均已屯田,雖不能自養,亦減少內地輸糧十之三四。然臣亦有苦衷,自洪武十二年以來,四鎮甘肅,幾三十年,年逾花甲,日夜遙望於祁連之上,思念陛下,鬚髮皆白,更望早日能回陛下身邊。
永樂看罷點頭一笑,宋晟奏西北局勢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在作退身之想了。久經沙場的老將,怕是聽到了什麼閒言碎語。這個身材魁梧、質樸憨直的漢子,大明還未立國就跟隨太祖東征西討了,歷鎮江西、大同、山西、涼州。洪武十七年討西番叛酋,俘蒙元國公等近二萬人。三十年間,大小數十戰,威信素著,震動邊僻,番戎莫不懾服,老當益 壯,再鎮守幾年也沒有大問題。
於是,永樂就摺子上寫道:“卿乃大將之才,數年來經營有方,來歸者數以萬計,故朕專任以邊事,所奏無有不可。雖有御史劾你自專,朕答曰:‘任人不專則何以成功?何況是統帥一方之大將,盡拘文法又何以成事?’如前者例,西北邊務,一以委卿,邊疆晏 然,功莫大焉,其晉封西寧侯。”寫罷,又在一張便籤上寫道:“聞卿之第二子宋琥俊逸偉略,有將門虎子之氣,朕之愛女安成公主端良賢淑,其相配乎?”
宋晟得書,老淚縱橫,一則感激皇上信任,可以放開手腳;二則進爵侯位,光宗耀祖; 三則和皇家攀親,得了金枝玉葉,是皇上看重啊!他宋晟有何理由不鞠躬盡瘁、肝腦塗地以報皇上!此後,更下大力經營河西牧地,贊化出塞方略,無奈年事已高,積勞成疾,兩年之後卒於任上。永樂悲痛之餘,把鎮守寧夏的老將左都督何福調來甘肅,調寧陽伯陳懋佩徵西將軍印鎮守寧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