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糧草乃我軍命脈,務必加強防範,不可有絲毫懈怠!”
另一方面,他積極尋找新的糧草來源。他深入當地百姓之中,耐心詢問:“老鄉,請問這附近可有存放糧草之處?”
經過與百姓的交流,他了解到附近有一處被廢棄的糧倉,裡面還存放著一些糧草。蔣敬帶領兄弟們迅速前往,經過一番清理和整理,成功獲取了這批糧草,為梁山軍的勝利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然而,最艱難的戰役當屬征討方臘。南方的地形複雜多變,山巒起伏,河流縱橫,氣候潮溼悶熱,給糧草排程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在烏龍嶺一役中,梁山軍深入敵方腹地,糧草運輸困難重重。蔣敬日夜操勞,不僅要確保糧草的供應,還要根據戰場形勢及時調整糧草的分配。
有一次,前方戰事吃緊,急需補充糧草。蔣敬在得知訊息後,迅速組織運輸隊伍,親自帶領他們穿越重重險阻。在途中,他們遭遇了方臘軍的埋伏。方臘軍大喊:“你們這些梁山賊寇,今日便是你們的死期!”
蔣敬臨危不懼,冷靜地指揮兄弟們利用地形進行抵抗。他迅速觀察四周地形,心中快速計算敵軍的兵力和攻擊方向,然後大聲喊道:“兄弟們,不要慌亂!利用這些巨石和樹木做掩護,集中火力攻擊敵軍薄弱之處!”
同時,他帶領一部分兄弟尋找敵軍的破綻,成功突圍。最終,他們將糧草及時送到了前線,為戰役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戰爭結束後,蔣敬因功被授予武奕郎。然而,多年的征戰讓蔣敬看透了官場的黑暗和殘酷,他深知伴君如伴虎,繼續留在官場只會陷入無盡的紛爭。於是,他毅然決然地辭官,收拾行囊,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潭州。
蔣敬的一生,從科舉失意的書生,到黃門山的義士,再到梁山的後勤支柱,最後成為教書育人的先生,他始終堅守著自己的正義和理想。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為百姓謀福祉,為梁山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的故事,在潭州的大街小巷流傳,成為了人們口中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