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將呼延灼,出身名門,乃開國名將鐵鞭王呼延贊之後,自幼習得一身好武藝,手持兩條水磨八稜鋼鞭,有萬夫不當之勇。他一心報國,對朝廷忠心耿耿。然而,面對朝廷內部的腐敗和混亂,他雖有心改變,卻也深感無力。
此次,呼延灼奉命率領朝廷精銳部隊征討梁山。他帶領著浩浩蕩蕩的大軍,一路風塵僕僕來到梁山泊。但眼前寬闊無垠、波濤洶湧的水泊讓他的軍隊陷入了困境。
梁山眾人憑藉著這一天然的水域屏障,修築堅固的水寨,嚴密防守。呼延灼的騎兵和步兵根本無法靠近,只能望水興嘆。無奈之下,呼延灼深知要想打破這一僵局,必須藉助特殊的武器。他想起了軍中那位精通火炮的奇才凌振,於是即刻向高俅修書一封,言辭懇切地請求調遣凌振前來助戰。
“太尉,梁山賊寇憑藉水泊天險負隅頑抗,我軍難以靠近。聽聞凌振將軍擅長火炮之術,其火炮威力巨大,若能調來相助,定能打破這僵局,懇請太尉恩准。”呼延灼在信中寫道。
高俅收到信後,思量一番,回覆道:“既如此,著凌振即刻帶火炮前往梁山泊,務必協助呼延將軍早日平叛,不得有誤!”
凌振,出生於一個世代鑽研火器的家族,自幼便對火藥和火器製造展現出超乎常人的天賦與熱情。在家族濃厚的學術氛圍薰陶下,他從小就痴迷於各種火器的構造和原理。
當同齡的孩子還在嬉戲玩耍時,凌振便整日待在祖父的工坊裡,看著那些神秘的粉末和精巧的器械,心中充滿了好奇與嚮往。隨著年齡的增長,他開始系統地學習火器知識,不僅熟讀了大量古代關於火藥和火器的典籍,還不斷進行實踐操作和實驗改進。
經過多年的潛心鑽研與反覆實踐,凌振終於練就了一手出神入化的火炮技藝。他打造的火炮種類繁多,有子母炮,能在一枚炮彈發射後分裂出多個小子彈,擴大殺傷範圍;金輪炮,發射時炮彈如金色的車輪般旋轉著飛出,威力巨大;風火炮,藉助特殊的風力裝置,能讓炮彈飛得更遠更精準;車箱炮,可靈活移動,適應不同地形作戰;還有威力最為強大的轟天炮,能發出震天動地的巨響,對敵人的防禦工事造成毀滅性打擊。每一種火炮都凝聚著他的心血與智慧,在當時的戰場上堪稱大殺器。
接到高俅的軍令後,凌振深知此次任務艱鉅。他精心挑選了自己最得意的火炮,並仔細檢查每一門火炮的效能和質量。
隨後,他帶領著一支裝備精良的火器部隊,日夜兼程趕赴戰場。到達梁山泊後,凌振顧不上長途跋涉的疲憊,立刻開始勘察地形。他身背弓箭,手持長刀,親自登上水泊周邊的每一座山峰,仔細觀察水泊的水流走向、梁山的防禦佈局以及適合安置火炮的位置。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凌振選定了幾處視野開闊、地勢穩固的高地。他指揮士兵們小心翼翼地將火炮一一安置到位,又親自檢查火炮的角度和方位,確保每一門火炮都能發揮出最大的威力。
一切準備就緒後,隨著凌振一聲令下,第一炮轟然射出。炮彈如一顆燃燒的流星,帶著呼嘯的風聲,精準地落在梁山的寨牆上。剎那間,磚石飛濺,硝煙瀰漫,巨大的衝擊力讓梁山的防禦工事出現了一道裂痕。
梁山眾人被這突如其來的強大火力打得措手不及,一時間陣腳大亂。宋江迅速召集吳用、林沖等梁山骨幹在忠義堂商議對策。
“諸位兄弟,這朝廷派來的火炮手著實厲害,我梁山防禦工事受損嚴重,大家可有良策?”宋江眉頭緊皺,憂心忡忡地問道。
梁山軍師吳用,人稱“智多星”,足智多謀,善於謀劃。他手撫鬍鬚,沉思片刻後說道:“哥哥莫急,我已有一計。那凌振雖火炮厲害,但想必求勝心切。我們可讓阮氏兄弟前去誘敵,引他深入水泊,再設伏將其擒獲。”
眾人聽後,紛紛點頭稱是。
阮氏兄弟帶著幾艘小船駛向凌振所在的岸邊。他們先是大聲叫罵,吸引凌振的注意,隨後佯裝進攻。雙方交戰後,阮氏兄弟憑藉著在水中如魚得水的精湛技巧,與凌振計程車兵周旋了一陣,便佯裝不敵,駕船向水泊深處逃竄。
凌振立功心切,見對方敗退,心中大喜,不顧眾人勸阻,帶領一支精銳小隊登上戰船,在阮氏兄弟身後緊追不捨。
“將軍,不可貿然追擊,水泊中情況不明,恐有埋伏!”一名副將焦急地勸阻道。
“怕什麼!這些賊寇不過是手下敗將,此時不追,更待何時?給我追!”凌振心急如焚,一心只想立下戰功,全然不顧危險。
水泊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