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46章 年 太監王振權勢漸大

正統十一年,大明朝的朝堂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湧動。皇帝朱祁鎮年少登基,對朝事尚不熟稔,諸多事務皆倚仗身邊的近臣輔佐。而在這諸多近臣之中,有一人正悄然崛起,那便是太監王振。此人狡黠多智,善於揣摩聖意,起初只是在宮中默默當差,可憑藉著那八面玲瓏的手段,漸漸博得了皇帝的歡心,權勢也隨之水漲船高,猶如那初升的朝陽,勢頭越來越猛,大有遮天蔽日之勢。

據《明史·宦官傳》記載:“王振,蔚州人,少選入內書堂。侍英宗東宮,為局郎。及即位,掌司禮監,狡黠得帝歡,遂越金英等數人掌大權,導帝用重典御下,防大臣欺蔽。於是大臣下獄者不絕,而振權勢漸盛,公侯勳戚呼曰‘翁父’,畏禍者爭附振免死,賄賂輳集。”寥寥數語,便道出了王振權勢漸大的過程與影響。他出身蔚州,入了內書堂後,侍奉還是太子的英宗,待到英宗即位,便掌管了司禮監,靠著那狡黠的心思贏得皇帝喜愛,越過了金英等一眾宦官掌握大權,還引導皇帝用嚴苛的律法來管理臣下,防止大臣欺瞞矇蔽。如此一來,大臣被下獄的情況屢屢發生,而王振的權勢愈發昌盛,公侯勳戚都尊稱他為“翁父”,那些害怕惹禍的人爭著依附他以求免死,賄賂也紛紛彙集到他那裡,也由此為這圍繞“1446年 太監王振權勢漸大”的故事搭建起了基於史實的框架,讓那段滿是權謀與紛爭的歷史有了清晰可依的脈絡。

在京城之中,住著一位名叫蘇瑾的年輕畫師,年方二十有二,生得眉清目秀,氣質儒雅,一襲青衫穿在身上,透著股書卷氣。他自幼痴迷繪畫,拜在京城一位有名的畫師門下,習得一手精妙絕倫的丹青技藝,無論是山水花鳥,還是人物肖像,皆能描繪得栩栩如生。蘇瑾為人正直善良,性格有些清高,對那些攀附權貴、阿諛奉承之輩很是不屑,只願守著自己的一方天地,用畫筆繪出世間的美好。可身處這風雲變幻的京城,又逢王振權勢漸大的局勢,他終究還是難以獨善其身,被捲入了一場場是非之中,至於最終結局是好是壞,也只能隨著命運的齒輪緩緩轉動方能知曉了。

這日,蘇瑾如往常一般在自己的畫齋中作畫,正專注於一幅山水圖時,好友李然前來拜訪。李然一進門,便皺著眉頭說道:“蘇兄,你可知如今這京城的風向變了呀,那太監王振越發得勢了,朝堂上不少大臣都得看他的臉色行事呢。”蘇瑾聽聞,手中的畫筆頓了頓,微微皺眉道:“我聽聞此人,靠著討好皇上,肆意弄權,如此行徑,豈是正道,這朝堂怕是要被他攪得烏煙瘴氣了。”李然嘆了口氣,說道:“唉,誰說不是呢,可咱們這些小人物,又能如何,只盼著他莫要太過張狂,惹出大禍才好。”

沒過幾日,蘇瑾應一位官宦人家之邀,前去為其府上繪製一幅屏風畫。到了那府邸,只見府中的下人們忙忙碌碌,神色間透著幾分緊張。蘇瑾心中疑惑,便向一位管家模樣的人詢問。那管家壓低聲音說道:“蘇畫師有所不知呀,今日府中老爺要宴請幾位朝中大臣,商討些要事,所以大家都不敢懈怠呢。”

蘇瑾作畫之時,聽到隔壁廳堂傳來隱隱的交談聲。只聽一位大臣憂心忡忡地說道:“如今王振那廝權勢滔天,咱們行事可得萬分小心,稍有不慎,便會被他抓住把柄,落得個不好的下場啊。”另一位大臣也附和道:“是啊,前些日子,張大人不過是在朝堂上與他意見不合,便被他尋了個由頭,下了大獄,這可如何是好呀。”眾人皆是唉聲嘆氣,卻又無奈至極。

蘇瑾聽著這些話,心中暗自思忖,這王振如此專橫跋扈,大明朝堂的正氣怕是要被他一點點消磨殆盡了。待畫完屏風畫,蘇瑾離開那府邸,走在京城的街道上,看著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卻滿是憂慮。

一日,蘇瑾帶著自己的幾幅畫作去書畫坊售賣,想換些銀錢補貼家用。剛到書畫坊,便見一群人圍聚在一處,正看著牆上新掛出的一幅畫議論紛紛。蘇瑾湊近一看,原來是一幅仿作的名家山水畫,那筆法粗糙,破綻百出,可旁邊卻掛著個不菲的價格。

蘇瑾忍不住皺著眉頭說道:“這幅畫不過是低劣仿作,怎值這般價錢,這書畫坊怕是糊塗了吧。”這話一出,周圍的人都看向他,那書畫坊的老闆也走了過來,臉色一沉,說道:“你這後生,莫要在此胡言亂語,這幅畫可是有貴人看中的,你懂什麼。”

蘇瑾一聽,心中不悅,說道:“我自幼學畫,好壞還是分得清的,這般以次充好,豈不是壞了書畫坊的名聲。”那老闆冷笑一聲,說道:“哼,你可知這貴人是誰,乃是司禮監的王公公,他看中的畫,便是佳作,你若再多言,小心惹禍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