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部分

蔣介石在第五次戰役中對紅軍發動了大約九十萬軍隊,其中也許有四十萬——約三百六十個團——實際參加了贛閩蘇區的戰爭和對付鄂豫皖蘇區的紅軍。但是江西是整個戰役的樞紐。紅軍在這裡能夠動員一共十八萬正規軍,包括所有後備師,它還有大約二十萬游擊隊和赤衛隊,但是全部火力卻只有不到十萬支步槍,沒有大炮,手榴彈、炮彈和彈藥來源極其有限,這全部是在瑞金的紅軍軍火廠中製造的。

蔣介石採取了新戰略,充分利用他的最大有利條件——優勢資源、技術裝備、外面世界的無限供應(紅軍卻同外面世界隔絕)機械化戰術,一支現代化空軍,可以飛航的作戰飛機近四百架。紅軍繳獲了少數幾架蔣介石的飛機,他們也有三、四個飛行員,但是他們缺乏汽油、炸彈、機工。過去經驗證明,進犯紅區,企圖以優勢兵力突襲攻佔,結果要遭到慘敗,蔣介石現在改用新的戰略,把他大部分軍隊包圍“匪軍”,對他們實行嚴密的經濟封 鎖。因此,這基本上是一場消耗戰。

這樣做代價很大。蔣介石修建了幾百、幾千英里的軍事公路,成千上萬個小碉堡,可以用機關槍火力或大炮火力連成一片。他的又攻又守的戰略和戰術可以減弱紅軍在運動戰上的優勢,而突出了紅軍兵力少、資源缺的弱點。實際上,蔣總司令在他的著名第五次圍剿中等於對蘇區修建了一條長城,逐步收攏,其最後目的是要像個鐵鉗似的夾住和擊潰紅軍。

蔣介石聰明地避免在公路碉堡網以外暴露大部隊。他們只有在得到大炮、裝甲車、坦克和飛機濫炸得非常良好掩護下才前進,很少進到碉堡圈幾百碼以外。這些碉堡圈遍佈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諸省。紅軍由於被剝奪了佯攻、伏擊或在公開交戰中出奇制勝的機會,不得不採取新戰略,他們開始把他們的主要力量放在陣地戰上,這一決定的錯誤及其錯誤的理由,本書以後還要述及。

據說第五次戰役主要是蔣介石的德國顧問們設計的,特別是已故的馮·西克特將軍,他曾任納粹陸軍參謀長,有一個時期是蔣介石的首席顧問。新戰術是徹底的,但進展緩慢,代價浩大。作戰進行了幾個月,但是南京對敵軍主力還沒有打出決定性的一擊。不過,封鎖的效果在紅區是嚴重地感覺到了,特別是完全缺鹽這一點。小小的紅色根據地是越來越不足以擊退它所受到的全部軍事和經濟壓力了。為了維持這次戰役中所進行的一年驚人的抵抗,儘管紅軍否認,但我懷疑對農民想必進行了相當程度的剝削①。但是同時必須記住,紅軍的戰士大多數都是新分了土地和獲得了選舉權的農民。中國的農民僅僅為了土地,大多數也是願意拼死作戰的。江西的人民知道,國民黨捲土重來意味著土地回到地主的手中。

南京方面當時認為它的殲滅戰快要成功。敵人已陷入重圍,無法脫身。除了在國民黨收復的地區進行“清剿”以外,每天還從空中進行轟炸和掃射,消滅的農民當有千千萬萬。據周恩來說,紅軍本身在這次圍困中死傷超過六萬人,平民的犧牲是驚人的。整塊整塊的地方被清除了人口,所採取辦法有時是強迫集體遷移,有時更加乾脆地集體處決。國民黨自己估計,在收復江西蘇區的過程中,殺死或餓死的人有一百萬。

儘管如此,第五次戰役仍沒有定局。他沒有能達到消滅紅軍的“有生力量”這個預期目標。紅軍在瑞金舉行了一次軍事會議,決定撤出,把紅軍主力轉移到一個新根據地去。這次大遠征為期達整整一年,計劃周密,很有效能,這種軍事天才是紅軍在採取攻勢階段所不曾顯過身手的。因為指揮勝利進軍是一回事,而在如今已盡人皆知的西北長征中那樣的困難條件下,勝利完成撤退計劃又是另外一回事。

從江西撤出來,顯然進行得極為迅速秘密,因此到紅軍主力——估計約九萬人——已經行軍好幾天以後,敵人的大本營才發現他們已經撤走了。紅軍在贛南進行了動員,把大部分正規軍從北線撤下來,由游擊隊換防。這種行動總是在夜間進行的。到全部紅軍在贛南的雩都附近集中後,才下令作大行軍,這是在一九三四年十月十六日開始的。

連續三夜,紅軍把部隊分成西、南兩個縱隊。第四天晚上他們出其不意地進發了,幾乎同時攻打湖南和廣東的碉堡線。他們攻克了這些碉堡,敵軍驚惶奔逃。紅軍猛攻不停,一直到佔領了南縣的全部的碉堡工事封鎖網,這就給他們開啟了通向西方和南方的道路,紅軍的先鋒部隊就開始了他們轟動一時的長征。

除了紅軍主力以外,成千上萬的紅區農民也開始行軍——男女老幼、黨與非黨的都有。兵工廠拆遷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