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2部分

出其右者。耿秉是最堅決的主戰派,漢明帝時代,正是耿秉的頻頻請戰,才有兩次對匈奴的打擊。第一次北伐匈奴之役,耿秉作為兵團司令深入匈奴,匈奴人望風而逃;第二次作為副帥兵進車師,正是耿秉的深謀遠慮,擊破車師後國,而後又不戰而降車師前國,戰功赫赫,儼然是漢軍的靈魂人物。後來他的堂兄耿恭力守疏勒城,耿秉坐鎮酒泉,策劃對耿恭與關寵的救援,之後,耿秉擔任度遼將軍達七年的時間,負責管理南匈奴(建初元年至建初七年,76年至83年),這段時間南匈奴規規矩矩,不敢亂來。之後耿秉調任京城擔任執金吾,耿秉離去不久,便發生了南匈奴搶掠北匈奴商團的事件。

竇太后有自己的算盤,軍事上交由耿秉負責,竇憲不過是掛名總司令。

十月,竇憲被任命為車騎將軍,全權組建北伐兵團,耿秉被任命為副帥。由於國內大臣們的極力反對開戰,竇太后不得不做出適當的妥協,將漢軍出征將士的數量控制在一萬人之內,而以南匈奴的軍隊作為北伐的主力。

【三、從落稽山到金微山】

永元元年六月,時值夏末,經過八個月的準備,北伐的軍隊與作戰物質已經準備到位,北伐大軍誓師出征。北伐軍總計四萬六千人,包括八千名漢精銳騎兵,三萬名南匈奴騎兵,八千名羌與烏桓的騎兵,並且配備了一萬三千輛的運輸車輛(運輸部隊當不在這四萬六千人之列)。

漢軍雖然只出動了八千人,但是堪稱精銳之師,其組成包括:

北軍五校。漢代軍制,負責首都防衛的部隊分為南軍和北軍,南軍的職責是保衛皇宮安全,駐紮城內,北軍則是捍衛都城,常駐城外;北軍五校指的是屯騎校尉、越騎校尉、步兵校尉、長水校尉、射聲校尉,共五個營,皆是精銳部隊,由於首都是防衛極其重要,所以南軍與北軍是極少用於對外戰爭,但是北伐意義重大,便將精銳之師輸往前線了。北軍五校的兵制,一營大約七百人,共五個營約三千五百人。

黎陽、雍營及緣邊十二郡的騎兵。黎陽是東漢一個軍事大營,原先劉秀以幽州、冀州、幷州三部騎兵起家,席捲天下,後在黎陽設立軍事大營,納三州騎兵。雍營是設在雍縣的兵營,協防京畿與歷代皇陵的安全。緣邊十二郡分別是:上郡、西河、定襄、雁門、朔方、雲中、代郡、上谷、漁陽、安定、北地、五原,這邊境十二郡計程車兵多有豐富的戰鬥經驗。這十四部的軍隊中,每部各精挑細選約三百騎兵,總數約四千五百人。

根據戰前計劃,大軍兵分三路出擊。第一路為竇憲與耿秉統率的八千名漢騎兵與南匈奴左谷蠡王的一萬名騎兵,從朔方郡的雞鹿要塞(內蒙古杭錦後旗西)出發;第二路為南匈奴休蘭單于親自率領的一萬名南匈奴騎兵,從滿夷谷出發;第三路大軍由度遼將軍鄧鴻統領的八千名羌、烏桓騎兵以及南匈奴左賢王的一萬名騎兵。

三路大軍將沿途清剿北匈奴軍隊,並會師於涿邪山。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鮮卑的軍隊並沒有出現在北伐隊伍中。鮮卑人剛大破北匈奴不久,北匈奴尚心有餘悸,此時東漢政府拒絕使用鮮卑力量,很明顯是意識到日益強大的鮮卑開始威脅到帝國的安全了。

竇憲、耿秉兵團是主力突擊兵團。耿秉的行軍作戰有自己的一套,有點類似於西漢時的李廣將軍,充滿尚武精神,軍令簡單,不煩瑣,每當隊伍行軍時,耿秉便身披戰甲,行走在部隊的最前頭。他跟趙充國、馬援等名將不同,趙充國、馬援行軍時十分慎重,每到一地必安營紮寨,加強戒備,這對士兵是一大考驗,而耿秉更多使用遠端偵察兵,如果遠端偵察兵沒有發回警報,那麼士兵們便可以安穩睡大覺了。耿秉的軍令雖然簡單,但是十分嚴明,一旦有警,軍隊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迅速擺好戰鬥陣型,因此士兵們都樂意成為耿秉的部下,為之效死。可見名將在行軍作戰上也沒有一成不變的規矩,這與各人的性格不同有關。

耿秉所派出的遠端偵察兵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發現了北匈奴主力的行蹤。耿秉當機立斷,派副校尉閻盤、司馬耿夔、耿譚、南匈奴左谷蠡王、右呼衍王率一萬名騎兵出擊。

耿夔也是耿氏家族的名將,是耿秉之弟,年輕時便勇猛異常,有決斷力,史書記載稱其“勇而有氣”,不辱沒耿氏的尚武之風。耿譚也是耿氏家族的將領,不知出於哪支。

閻盤、耿夔等將領率一萬騎兵追擊北匈奴主力,直到落稽山,終於與北單于的軍隊相遇。閻盤、耿夔的主力其實是南匈奴的軍隊,所以這次決戰,其實是南、北匈奴兩部的大會戰。北伐軍的三路大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