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必別立皇后,伏請妙擇天下令族,何必要在武氏!且昭儀經事先帝,眾所共知。陛下豈可蔽天下耳目!使萬代之後,何以稱傳此事!
意思是說,皇帝您要是真不喜歡王皇后,我們尊重您的感情,請您在天下名門閨秀之中另外選個皇后,何必要非選武氏啊?您何必在一棵樹上吊死呢?他首先退了一步,然後,扔出一個重磅炸彈,為什麼不能選武氏啊,因為武氏給先帝當過才人,那是先帝的小老婆,您以為天下的人都是聾子、瞎子啊!如果您現在立她當皇后,天下人怎麼說您啊?那叫父子聚麀啊!千秋萬代之後,您的臉往哪兒擱啊!到此為止,反對立武則天當皇后的理由,從三個變成四個了:第一,皇后出身名家;第二,武氏為先朝所娶;第三,皇后沒有過錯;第四,武氏歷史不清白。
抖出這些還不要緊,褚遂良接著發起飆來了,只見他朝笏往殿階上一摔,把帽子也摘了,拼命磕頭,把前額都磕出血來了,說,陛下您既然不聽我的話,您就讓我回家去吧,我願意回家種田。唐高宗當時氣得幾乎吐血,趕緊說,左右來人!把這個褚遂良給我拉下去!皇帝還沒怎麼著呢,你一個大臣先以死相脅,把皇帝置於何地啊?這簡直就是要挾。正當他們在朝堂上拉拉扯扯、亂成一團的時候,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什麼事情呢?朝堂的簾子後面忽然傳來一個清脆的女高音:“何不撲殺此獠!”(《資治通鑑》卷一九九)意思是怎麼還不把這老蠻子給我打死!誰在說話呀?武昭儀。這句話石破天驚,把周圍的人都給嚇傻了。為什麼呀?這是皇帝和大臣議事,一個後宮的昭儀是不該來偷聽的;退一步說,就算是因為事情關係著她的前途,她忍不住要來聽,那也不應該發表意見啊;再退一步,即使情急之下發表了意見,這個意見也不應該如此強硬、如此蠻橫啊。你一個昭儀,哭哭啼啼訴委屈大家還可以理解,怎麼能張口就說要打死前朝的顧命大臣呢!這太厲害了。這一聲怒喝讓我們不禁又想起當年武才人的獅子驄事件來了,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武則天強悍的性格,又一次得到淋漓盡致的表現!她倒是挺痛快,可是皇帝和大臣們都不自在了。在這種情況下,還是長孫無忌比較老到,趕緊說:“遂良受先朝顧命,有罪不可加刑!”把褚遂良保下來了。當然,君臣雙方又是不歡而散。
可是這麼一鬧,昭儀和前朝顧命大臣在殿廷上差點打起來,這訊息像插上了翅膀,馬上傳得沸沸揚揚的,紙包不住火,原來皇帝想在小範圍內解決問題也不可能了。第二天,高宗原本沒有通知的宰相韓瑗也上表,聲稱如果立武昭儀做皇后,可能傾覆大唐帝國。很快,另一位宰相來濟也上書反對。宰相集團看起來是氣勢洶洶,唐高宗和武則天覺得非常鬱悶。事已至此,七位宰相的名字一個個從高宗腦海裡滑過。褚遂良、來濟、韓瑗都旗幟鮮明地表態反對廢王立武,長孫無忌和于志寧雖然沒有說話,但是很顯然,兩次都站在皇帝的對立面上。此外還有侍中崔敦禮,當時已經行將就木,可以忽略不計。忽然,如電光石火一般,唐高宗心裡滑過了李勣的名字。李勣還沒有表態呢。他可是唐高宗一開始召見的四位宰相之一,但他始終稱病沒有露面。
那麼,李勣又是什麼態度呢?李勣的表態,又會引發怎樣的後果呢?
請看下集:正位中宮。
。。
一 此陛下家事(1)
廢立皇后,群臣都議論紛紛,只有李勣推三阻四,不是生病,就是告假,遲遲沒有發表意見。究竟他怎麼想,會傾向於哪一邊?唐高宗心裡沒譜,於是這天,他把李勣召來了,試探他說:“朕欲立武昭儀為後,遂良固執以為不可。遂良既顧命大臣,事當且已乎?”意思是我想立武昭儀為皇后,可是禇遂良堅決反對。禇遂良是顧命大臣,這事兒是不是就得拉倒了?唐高宗充滿希望地看著李勣。李勣是個有大智慧的人,他沒有正面回答,只微微一笑,說:“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陛下您娶誰當老婆那是您自己的事,您問別人幹嗎啊?這句話聽起來好像輕飄飄的,實際是舉重若輕,振聾發聵啊。這話一出,高宗和武則天在廢立皇后問題上的不利局面就一下子扭轉過來了,可以說是峰迴路轉,柳暗花明。為什麼呢?我們要弄清楚李勣這句話的分量和意義,就得先分析一下李勣當時的地位。
李勣是什麼人物呢?李勣就是民間傳說中大名鼎鼎的徐茂公,瓦崗寨的英雄,唐初的名將。民間傳說早有“呼風喚雨諸葛亮,神機妙算徐茂公”的說法。他原名徐世■,字懋功,投降唐朝後因為功勞顯赫,唐朝就賜他姓李,就是跟著改成李唐皇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