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孜孜於葬故不待五月矣
&esp;&esp;”不及時而不日,慢葬也。(慢葬不能以禮葬也,八月葬蔡宣公是也。)
&esp;&esp;[疏]注“慢葬”至“葬也”解雲:即下八年“夏,六月,巳亥,蔡侯考父卒”注“八月”至“是也”解雲:言但自慢薄不依禮。故不待五月也。
&esp;&esp;過時而日,隱之也。(隱,痛也。痛賢君不得以時葬,丁亥葬齊桓公是也。)
&esp;&esp;[疏]注“隱痛”至“是也”解雲:即僖十七年冬十二月“乙亥,齊侯小白卒”十八年“秋,八月,丁亥,葬齊桓公”是也。
&esp;&esp;過時而不日,謂之不能葬也。(解緩不能以時葬,夏四月葬衛桓公是也。解,古邂反,又古賣反。)
&esp;&esp;[疏]注“解緩”至“是也”解雲:即下四年二月“戊申,衛州籲弒其君完”至五年“夏,四月,葬衛桓公”是也。
&esp;&esp;當時而不日,正也。(六月葬陳惠公是也。當時,丁浪反,又如字,下同。)
&esp;&esp;[疏]注“六月”至“是也”解雲:即定四年“二月,癸巳,陳侯吳卒”“六月,葬陳惠公”是也。
&esp;&esp;當時而日,危不得葬也。此當時,何危爾?宣公謂繆公曰:“以吾愛與夷,則不若愛女。以為社稷宗廟主,則與夷不若女,盍終為君矣。”(與夷者,宣公之子,繆公者,宣公之弟。與夷,如字,又音餘,凡人名字及地名之類皆放首音,借假字則時復重出。愛女,音汝,下及注同。盍終,戶臘反,四年傳同。)
&esp;&esp;[疏]“當時”至“葬也”解雲:即此年八月“宋公和卒”十二月“癸未,葬宋繆公”是也。而注不言之者,以下有問,不注可知也。“以吾”至“愛女”解雲:若,如也。言吾愛於與夷,則不止如女而已,言其甚也。雲以為社稷宗廟主,則與夷不若女者,言不如女,道其不賢。雲盍終為君矣者,何不遂為君,不聽其反讓。
&esp;&esp;宣公死,繆公立。繆公逐其二子莊公馮與左師勃。(左師,官。勃,名也。馮,皮冰反。)曰:“爾為吾子,生毋相見,死毋相哭。”(所以遠絕之。生�,音無,下同。)與夷復曰:(復,報。)“先君之所為不與臣國,而納國乎君者,以君可以為社稷宗廟主也。今君逐君之二子,而將致國乎與夷,此非先君之意也。且使子而可逐,則先君其逐臣矣。”繆公曰:“先臣之不爾逐,可知矣。(爾,女也。可知者,欲使我反國。)吾立乎此,攝也。”(暫攝行君事,不得傳與子也。謙辭。傳與,直專反;下音與。)終致國乎與夷。莊公馮弒與夷。(馮與督共弒殤公在桓二年,危之於此者,死乃反國,非至賢之君不能不爭也。馮殺,音試,注同。爭,爭鬥之爭。)
&esp;&esp;[疏]注“馮與”至“二年”解雲:即桓二年“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弒其君與夷及其大夫孔父”是也。注“死乃”至“爭也”解雲:至賢之君,謂受國者。正以與夷不賢,故終見篡矣。
&esp;&esp;故君子大居正。(明�法守正,最計之要者。)
&esp;&esp;[疏]“故君子大居正”解雲:言由是之故,君子之人大其�子居正,不勞違禮而讓庶也。
&esp;&esp;宋之禍,宣公為之也。(言死而讓,開爭原也。繆公亦死而讓得為功者,反正也。外小惡不書,錄渴隱者,明諸侯卒,王者當加恩意,憂勞其國,所以哀死閔患也。)
&esp;&esp;[疏]注“言死而”至“原也”解雲:言後人見其死乃讓巳,疑非誠心至意,是以還讓其子,終致後禍,故曰開爭原也。注“繆公”至“反正也”解雲:其繆公之功,即桓二年馮弒君是也。注“所以哀死閔患也”解雲:哀死者,即慢之屬是也。閔患者,隱之是也。
&esp;&esp;四年,春,王二月,莒人伐杞,取牟婁。牟婁者何?杞之邑也。(以上有伐杞。牟,武侯反。)
&esp;&esp;[疏]“牟婁者何”解雲:外相取邑,例所不書,疑非凡取,故執不知周。
&esp;&esp;外取邑不書,此何以書?(據楚子伐宋取彭城不書。)
&esp;&esp;[疏]注“據楚”至“不書”解雲:即襄元年傳曰“魚石走之楚,楚為之伐宋,取彭城,以封魚石”者是也。
&esp;&e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