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二馬駒”嗎?今天說說一些過去四川方言關於服裝、鞋類的方言稱謂。
【二馬裾】 褲腳齊腿肚的褲子。
小時候聽到這個說法,不曉得具體的寫法。發音為“二馬駒”或“二馬雞”。
汪曾祺《八千歲 》:衣服的款式也很特別,長度一律離腳面一尺。這種才能蓋住膝蓋的長衫,從前倒是有過,叫做“二馬裾”。這些年長衫興長,穿著拖齊腳面的鐵灰洋縐時式長衫的年輕的“油兒”,看了八千歲的這身二馬裾,覺得太奇怪了。
【夾襖】 棉襖。(川東部分地區)
【襖子】 棉衣。
唐·王梵志《家貧無好衣》詩: “家貧無好衣,造得一襖 子。中心禳破氈, 還將布作裡。”
《紅樓夢》第五十一回: “又看身上穿著桃紅百子刻絲銀鼠襖子。”
民國二十四年《雲陽縣志》卷十四《禮俗下· 方言下》: “著絮曰襖子。”
【滾身兒】 中式對襟短襖;緊身棉襖 。
這種衣物是一種對襟棉衣,?其特點是較短,?因此被稱為“滾身兒”。?
【面衣】外套。
【罩衣】罩在外面的衣服。 類似圍裙的功能,避免裡面的衣服被弄髒。
【拜客衫兒】出門才穿的好衣服。
【架架兒】背心兒。
【鑽鑽兒】帶袖t恤。
【汗褂兒】內衣。
【汗褟兒】貼身內衣。
川東讀音hàn tār,川西壩子讀音hàn tēr。
《兒女英雄傳》第三八回:“﹝ 長姐兒 ﹞一眼看見大奶奶的汗塌兒袖子上頭,蹭了塊胭脂。”
高雲覽 《小城春秋》第十七章:“ 劍平 連忙替他擦汗,換了溼透的汗褟,又讓他服藥。”
【抖抖衫兒】用很柔軟的料子做的單衣服。
【奔奔兒】(川東) 小孩兒圍嘴兒。 川西壩子說口水兜兜。
【袖籠子】 袖套。
“袖籠子買賣”,過去四川方言中暗箱操作的代名詞。
【小衣】 褲子。
《醒世恆言·喬太守亂點鴛鴦譜》:“下體小衣卻穿著。”
《紅樓夢》第六二回:“你快休動,只站著方好;不然,連小衣、膝褲、鞋面都要弄上泥水了。”
【窯褲兒】內褲。
舊時窯工因為火窯溫度高,幹活時打著赤膊,只穿著一條短褲。因為窯匠師傅們在火窯所穿,就稱短褲為“火帕”或“窯褲”。“火帕”兒化音為“火帕ㄦ”,訛音為“火炮ㄦ”。
【吊襠褲】襠很長的褲子。
【燈籠褲】褲腳很大、腳頸處收緊的褲子。
【背背褲】揹帶褲。
【衩衩褲】小兒開襠褲。
【翁鞋】 棉鞋。也說“菢雞母鞋”。
【 撮撮帽】有帽沿的帽子 。
【甩尖子皮鞋】尖頭皮鞋。
【尖尖鞋】舊時小腳女人的鞋。
【躺底兒】 布、皮等製成的墊在鞋內的墊子。
【高蹬蹬兒鞋】高跟鞋。
【釘鞋】鞋底有鐵釘以防溜滑的鞋。
【闆闆兒鞋】木拖鞋。
【靸板兒鞋】拖鞋
靸(sǎ)板兒鞋:一種沒有後跟的鞋子,類似於現在的拖鞋。通常由皮革、布料或塑膠製成,可以穿在室內或戶外。在古代,靸板兒鞋是一種常見的鞋子款式,尤其是在南方地區更為流行。它的特點是輕便、舒適,適合在溫暖的季節穿著。
:()那些即將消失的四川方言詞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