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有幾個四川的70後80後,沒捱過“啵囉”或“拽栗子”?
啵囉【bo1 lo1】,又叫 繃囉兒【bong1 ler1】,名詞,詞本義:彎曲食指或中指用大指姆壓住,再用力彈出食指或中指,擊打被懲罰物件的頭部或額頭。《四川方言詞典》註釋為量詞,是錯誤的。
動詞用“彈”或“打”:彈啵囉|彈繃囉兒。或者:打啵囉|打繃囉兒。
拽栗子【zuai2li1zi3】,又說拽嚀子【zuai2l1zi3】,名詞,詞本義:食指或中指彎曲,用第二關節處敲打額頭。
之所以說《四川方言詞典》把“啵囉”註釋為量詞是錯誤的,它和【拽栗子】是差不多的,只不過用的手指的位置不同。【拽栗子】是名詞,“啵囉”當然也是名詞。
只不過“啵囉”一般比較輕微,除了用於日常輕度的懲罰,也用於遊戲中用於懲罰輸家。而“拽栗子”一般比較重了,甚至一個重的“拽栗子”下去,腦袋子上都會鼓一個包。
第二節:有一種丟臉,叫喪德
喪德,漢語詞語,讀音sàng dé,意思是喪失德性。出處:《尚書·旅獒》: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
文獻記載:
《北齊書·楊愔傳》:自天保五年已後,一人喪德,維持匡救,實有賴焉。
吳組緗 《山洪》三四:不能斷了人家香火喂。總不能做那個喪德的事喂。
清·劉省三《躋春臺》卷一《失新郎》: 古今來犯淫惡多少報應,一喪德二短壽三壞品行。
又卷二《捉南風》: 人說嫖妓無過犯,依然還是惡滔天。一則喪德把名玷,二則惡疾惹身邊。
劉省三為清代四川中江人,從文中看,“喪德”一詞在清代,四川地區還主要使用的是“喪失德性”的本義。
但是在今天的四川方言中,喪德已經主要指“缺德”和“丟人”了。
今天的四川方言中,“喪德”發音sàng dê2,主要意思為:缺德;丟人。當為“喪失德性”的引申義。
例句:
1、你在外頭做些齷蹉的事,喪你媽老漢兒的德哦!(丟你父母的臉)
2、現在有些網店老闆做的喪德事哦!人家買家給了差評,要求人家改好評,別個不改,居然給人家寄花圈!(缺德)
第三節:4個方言形近字:?喑、愔、諳、揞
一、喑
普通話發音y。1啞。2沉默不語。
四川方言發音相同y,常用詞彙“喑倒”,表示不做聲、不要開腔。如果是修飾其他形容詞或動詞,表示“暗地裡”,要用“陰倒”,不要與“喑倒”混淆了哦。
例句:就給你一個人漲了工資,你喑倒起,莫要到處去說哈!
二、愔
普通話讀作y。漢字基本字義是形容安靜和悅。
四川方言發音相同y,常用詞彙“愔悄悄”,詞義為靜悄悄,中性詞。
常誤作“陰悄悄”。
當然也有“陰悄悄”這個詞,詞義為悄悄,貶義詞。如:你又陰悄悄的在這吃好的,都不拿出來分享。
例句:教室裡愔悄悄地,大家都在專心致志的學習。
三、揞
普通話讀作ǎn,本意指掩藏。也表示揩拭。現主要用於表示把粉末狀的東西壓緊。《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烏感切,庵上聲。藏也。手覆也。
四川方言發音ngǎn(即“安”發上聲3聲),通常使用本意“掩藏”。
例句:你娃娃硬是個嗇家子。人家有好東西就給你分,你有好東西就揞倒揞倒的。
四、諳
普通話讀作ān。本義指熟悉。
四川方言發音ngán(即“安”發陽平2聲),動詞,詞義:推測、估計、預料、料想。有一種估算叫“打估諳”。
清劉省三《躋春臺》卷二《審豺狼》:“諳定是小人把禍釀,八十板打得好心傷。”
例句:
1、這件事我不諳他會這樣做!(不料)
2、今晚上打麻將哈,諳倒六點半左右就到老地方嘛!(估計)
:()那些即將消失的四川方言詞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