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到有些川渝老鄉把“嚇人”寫成“黑人”。
川渝地區有個言子,叫“尉遲恭拉縴——黑人爬沙(嚇人巴沙)”。
尉遲恭是唐初名將,過去在民間各種評書演義中頻繁現身,本身又是民間門神,知名度較大。他本人也因臉黑聞名。
四川方言中,“嚇”與“黑”同音為hê2,“巴”與“爬”同音為bā。如“爬山”“爬樓”川渝地區方言音都說“巴山”、“巴樓”。
嚇人巴沙的意思,就是“好嚇人哦”。
巴沙,位於少數雙音節形容詞、名詞之後,四川方言中表示“很…的樣子”的意思。 也有變音“巴叉”。
“嚇”是形聲字,音從“赫”,其讀音是人受到驚嚇時的擬聲。“嚇”字是漢字簡化時,根據北京話“嚇”字讀音xia新造出來的,“嚇”是“嚇”的繁體字。
“嚇”也是形聲字,音從“下”,顯然已經失去了擬聲的作用。一些朋友應該知道,古漢語是沒有j/q/x聲母的,j/q/x聲母由g/k/h,以及z/c/s與細音i相拼演化而來。
所以,川渝地區把“嚇人”說成“黑人”,其實是保留了古漢語的發音。如果要用書面表達,和“嚇”相區分,建議還是使用繁體的“嚇人”,哪怕寫成簡化版本“嚇人”都沒錯,而不能寫成“黑人”。
黑人除了本義,四川方言中過去有指那些沒有上戶口的人的意思,沒有“嚇人”的意思。
我們來看古漢語中“嚇”字的發音和詞義《康熙字典》:
嚇,【醜集上】【口字部】 【唐韻】呼訝切【集韻】虛訝切,音罅。【集韻】亦作赫。【詩·大雅】反予來赫。【箋】口拒人謂之赫。【釋文】赫亦作嚇,鄭:許嫁反。
【莊子·秋水篇】鴟得腐?,鵷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嚇。【注】司馬雲:怒其聲,恐其奪己也。【釋文】嚇,許嫁反。
又【廣韻】呼格切【集韻】郝格切,音赫。義同。
粵語是保留古漢語發音較多的方言,也發音ha為入聲。如下:
haak3 /ha?k3/ 嚇人, 嚇阻, 嚇唬, 恫嚇, 威嚇, 恐嚇,
以上,“嚇”發音為he(川渝地區沒有韻母e,發hê音)或ha。
hê人或ha人,是“嚇人”在四川的兩種主要的發音。
川渝地區的主流,是把“嚇人”說成“黑人”,寫出來用“嚇人”為好,或者就寫“嚇人”也沒錯。當然也有部分地區比如四川的湘方言島,發音是“哈ha人”。
或者,“嚇人”寫作“駭人”也是可以的。
駭,驚嚇。不少的方言,駭本身也發音hê。需要注意的是“駭”字的程度更甚,是實實在在的驚嚇,這就需要看具體的使用語境了。比如“嚇hê我一跳”和“看了恐怖片,好駭人”,被嚇到的程度是不同的。
不同的地區可能有不同的發音習慣,但無論是“hê人”“ha人”還是“嚇人”,它們的意思都是大體相同的。
瞭解這些語言的特點和變化,不僅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方言,還能讓我們感受到地域文化的獨特魅力。
:()那些即將消失的四川方言詞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