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3章 四川話表達“攪動/翻尋”的cào有3個字,你認可哪個?

我國各地方言和少數民族語言豐富多樣,是世界上方言和語言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普通話、方言、少數民族語言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多樣化的燦爛民俗文化。

今天來聊聊四川方言表達“攪動/翻尋”的cào字,有“扌曹”、“扌造”和“耖”,你更認可哪一個?

先舉例子:

1、把鍋頭(鍋裡)cào一下。(表示攪動、翻動)

2、把箱子底腳的衣服cào出來。(表示翻尋)

3、說了好多次了,筷子不要在菜裡面cào。下次再讓我看到就打手了!

4、小攤老闆:大家雕就雕(挑就挑),莫亂cào嘛!

下文分別介紹“扌曹”、“扌造”和“耖”。

一、“扌曹”字

1攪動, 翻動。

《廣韻·號韻》在到切: “‘扌曹’, 手攪也。”

【唐韻】【集韻】在到切,曹去聲。手攪也。

明·王肯堂《證治準繩》卷八十七《痘疔·驪含疔》: “牛黃冰片蟾酥麝, 和合銀硃一樣‘扌曹’。”

李實《蜀語》: “攪曰‘扌曹’○‘扌曹’音潮去聲。”

清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卷一百十一《雲南五》: “食無筋, 以手‘扌曹’飯。”

張慎儀《蜀方言》捲上: “手攪曰‘扌曹’。”

民國二十四年《雲陽縣志》卷十四《禮俗下·方言上》: “‘扌曹’,翻也。”

2找尋。下例“造”,或屬同音借用。

清·劉省三《躋春臺》卷 一《十年雞》: “欽差問其故,王官將雨花之案一一稟告,又命刑方將案卷造來與欽差看。”此謂令人把案卷翻尋出來給欽差看。

筆者舉例:老劉在屋頭東‘扌曹’西‘扌曹’,硬是不曉得婆娘把錢放到哪在!東‘扌曹’西‘扌曹’,近似於東翻西找。

湘語中也廣泛使用,如:長沙、婁底、新化、湘潭g益陽、衡陽等地,表達“攪動使翻個兒”,曰“扌曹”。

二、“扌造”字

後造字“?扌造”,“造”在四川方言發音cào,故“?扌造”字屬於借音,並用提手旁“扌”表義,釋義為攪動;翻尋。吳語中它是擦洗的意思。

三、耖

耖,漢語二級字 ,普通話讀作耖(chào),1 名詞。在耕、耙地以後用的一種把土弄得更細的農具。2動詞。用耖弄細土塊,使地平整:耖田。

《廣韻》初教切《集韻》楚教切,並音抄。《廣韻》重耕田也。《集韻》覆耕曰耖。又田器也。《農政全書》耖如耙,其齒更長,所以耖土益細。

《蘄春語》: “今吾鄉耕皆三次:始耕發土用犁,曰耕;次耕曰耙;最後耕,曰耖,視耙齒益長,既耖而施種矣。”

耖作動詞時,有翻動土塊的含義,可引申為攪動、翻尋。

綜上,四川方言表達“攪動/翻尋”的cào,本字為“扌曹”,有後造字“?扌造”,這兩字如今都是生僻字,很多字型檔未收錄,只能用偏旁加部首組合來構字。故筆者覺得無妨用“耖”字來表達四川方言的“攪動、翻尋”的cào字。

從漢字造字法看,漢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和假借。“耖”作動詞時,內涵有翻動土塊的含義,可引申為表示四川方言的“攪動、翻尋”動作,符合漢字字義的演變規律。

:()那些即將消失的四川方言詞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