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7章 源自袍哥言子的四川方言:認黃、落教

看過《傻兒師長》《傻兒司令》的川渝人,一定還記得“袍哥人家,絕不拉稀擺帶”這句臺詞。

其實這句臺詞源自袍哥言子,全句應該是:“袍哥人家,認黃認教,從不拉稀擺帶”。

認黃認教,表示守信用,講規矩。拉稀擺帶,表示拖泥帶水,不乾脆,不耿直的意思。全句大意就是袍哥兄弟之間都是守信用講規矩的耿直朋友。

由“認黃認教”,衍生出至今川渝地區仍在廣泛使用的兩個方言詞彙:認黃、落教,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衍生出“不認黃”、“放黃”、“不落教”等詞彙。

一、認黃

古代生意往來,常把一些雙方的約定寫在黃紙上,作為雙方的信用憑證。因此,“黃”字引申出信用、約定的意思。

民國時期,袍哥組織滲透到了四川社會的幾乎每一個角落,川渝地區幾乎任何一個村落都有成年男子加入,成為“袍哥人家”。袍哥組織在社會活動中,常常使用袍哥言子進行語言交流,久而久之,一些袍哥言子融進了四川方言中,成了人們日常使用的口語詞彙,“認黃”就是一個因袍哥言子而廣為流傳開來的四川方言詞彙。

“認黃”本來的意思是講信用、守約定,用於袍哥言子後,有了講江湖義氣、道義、交情等義項。對應的,也就有了“不認黃”,意即不講江湖道義,不講交情。

另外,實際生活語言中,“不認黃”的出現頻率比“認黃”更多,這是因為,“認黃”被人們認為是天經地義的,理所當然的;“不認黃”則是不近人情的,違反道德的行為,會受到組織的訓誡和眾人的指責。

“不認黃”也多見於口語中威脅、警告別人,醜話說在前頭,比如“你們要是……就莫怪老子不認黃哈!”以撕破臉面為警告,先禮後兵。

除了講江湖道義、信義、交情,四川方言中“認黃”仍然保留“守約、認帳”的本義。

老李找老劉借錢,老劉喊老李打個借條,老李說:“你啷個不相信人呢,未必你還怕哪個以後不認黃嗎?”管他認黃不認黃,親弟兄明算帳,借條該打還是就要打起,親是親,理歸理,免得二天來扯筋。

有了“不認黃”,為啥又有個“放黃”呢?

“放黃”和“不認黃”兩個詞看著相似,其實有一定區別。

“放黃”基本等同於另一個方言詞彙“放筏子”。四川方言中所說的放黃,就是說話不算數,一般針對事情,不涉及金錢,通常也不會落實在紙上。明明開始答應得好好的事情,到時候就變了,那就是不負責任,就是失言,就是爽約。

清劉省三《躋春臺》卷二《棲鳳山》: 妻: “又慮此事不雅相。”夫: “嫁過丈夫放了黃。”

而“黃”字詞義比較多,在古代,黃色代表皇權,“黃”也代表權勢,代表規矩。“認黃”除了守約,也另外有服管教、守規矩的意思,相應的“不認黃”有了另外一個意思:蠻不講理,好歹不分,遇事不問青紅皂白,天王老子來了都不認。如“隨便哪個來了他都不認黃”。

所以,“認黃”有兩個反義詞。

認黃-放黃:守約→爽約

認黃-不認黃:服管教、守規矩→不服管教、不守規矩、不問青紅皂白

認黃-不認黃:講交情講道義→不講交情道義

二、落教

認黃認教,其實是一個同義連文片語,“認黃”和“認教”在袍哥言子中基本是一個意思,但是“認教”一般不單用,單用則表達為“落教”。

黃:信用;約定。教:袍哥教規教義;規矩。

認黃:按約定守信用。

認教:又叫落教,即按袍哥規矩辦事。

所以袍哥言子“落教”,就是指按規矩行事,辦事得體。對應的反義詞:不落教,即指處事不懂規矩,不厚道。

同樣,“落教”是為人處世理所應當的,所以反義詞“不落教”日常生活口語中使用更為頻繁。

“吃飯壘尖尖,做事趖邊邊”,是川渝人總結的“不落教”的人中的一種。

“不落教”可以擴充套件開來,廣泛用於形容人自私自利、不講道義、不守規矩、不聽招呼、不識抬舉、不自覺、不誠實等各種貶義場景。不符合人們日常生活準則的行為,大多可以稱為“不落教”。

“落不落教”,很多時候是川渝人評價一個人值不值得深交的標準。

:()那些即將消失的四川方言詞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