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果一位醫生的手術成功率總是低於行業平均水平的話,那麼也沒有人會覺得這位醫生是位好醫生。

企業中存在不少“好人”而非“商人”,對人很好,任何時候都不得罪人,人緣極佳,但就是業績不好;企業中存在不少對“熟人”一套標準、對“生人”又是一套標準的員工,他們的做事方式是看人,而不是“對事”,所以在他們看來,有沒有業績不重要,是不是搞好關係、做好私交卻很重要。

第一領導力中心將企業中產生負績效的員工分為:老好人——面子交情比業務重要;大喇叭——小道訊息批發零售地;紅眼病——憑什麼你拿的比我多;傳聲筒——不解決問題只傳遞資訊。他們的做事標準就演變為:不比功勞,比苦勞;不比業績,比資格;不比付出,比回報;不比業務,比私交。這種情況下,員工的薪水如何提升,企業的業績如何提高,還談何好員工問題?

當然,創造業績的員工,並不一定都是好員工,但如果持續地沒有業績,沒有績效,這樣的員工一定不是好員工。

其次,對自己的利益負責

300多年前,亞當?斯密就已經為“自私”*了:“我們的晚餐不是得自屠夫、釀酒商人或麵包師傅的仁慈之心,而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的利益特別關注。我們認為他們給我們供應,並非行善,而是為了他們的自利自私。”

當我們再次談到“自私”的時候,不涉及道德評價層面。在企業裡,我們定義的“自私”就是對自己負責。比如,上班時間不聊與工作無關的QQ,因為“自私”的人知道自己的工作時間很寶貴,偷偷聊QQ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時間花在哪,能力就出在哪,業績就會在哪。1小時的工作時間,如果用在聊QQ上,能力就出現在聊QQ上(比如一個好處是視力更好,因為聊的時候還要用另一隻眼睛的餘光觀察老闆是否過來;反應速度更快,因為怕被老闆抓現行,切換視窗的速度更快,還可以一心多用),業績也就出現在聊QQ上。

很多時候,拿聊QQ作為“正在談業務”的理由,最後卻收穫了業績為零的結果,到底誰賠了,誰贏了,誰的利益受到損害,誰才是“無私”,誰才是“自私”?

所以,不懂得真正的“自私”,不懂得對自己真正負責,這樣的員工也一定不是好員工。試問,你能相信一個對自己都不足夠負責的人會對你負責嗎?

除了以上這兩個標準之外,還有忠誠度、持續性、認同和堅守企業問題、價值觀一致、積極主動、創造雙贏等更為細節的標準。這些標準在市場上很多管理類暢銷書中都有提到,這裡就不一一累牘。創造業績和對自己的利益負責,永遠是評價一名員工是否為好員工的核心標準。如果這兩個標準不成立,恐怕其他的標準也無從談起,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請問,你是一名好員工嗎?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2。 你知道好員工想要什麼嗎

有這麼一家全球化航空公司,30多年來,它只經營經濟艙,而沒有公務艙和商務艙業務,並且連續實現贏利30多年。這家公司的理念是“員工第一,客戶第二”。即使是在2001年,美國航空業經歷“9?11”之後,它們仍然實現了30%以上的增長,成為全球航空業界的戰略與運營標杆,贏得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追隨。

這家公司就是赫赫有名的美國西南航空公司,全球為數不多的將“員工第一,客戶第二”作為公司理念的公司。美國西南航空的持續增長,也給了國內那些將“客戶第一”作為發展宗旨的企業一個提醒:企業家永遠都不該忘記,踐行“客戶第一”理念的一線力量,永遠是員工,而不是管理者。

當你的企業將客戶價值奉為至高無上的準則時,如果沒有滿足客戶需求並超越客戶期望的員工,客戶價值也就成了一句空話。沃爾瑪的“天天平價”理念,IBM的“隨需而變”理念,聯邦快遞的“使命必達”理念,無一不是將員工放在了最高的位置。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最後就演變為員工與員工之間的能力競爭。而判斷一個好員工的標準,毫無疑問,應該加上一條:滿足客戶需求,超越客戶期望。

那麼,一家公司應該如何滿足好員工的需求?或者再直接一些,好員工到底想要什麼?

企業的回答不同,就會有不同的績效考核行為,更會有不同的企業文化導向,最終會體現在業績和績效上。

如果你的企業回答是錢,我不想反駁你,在競爭日益加劇的今天,錢已經不只是薪酬,更代表著一個員工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