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力以及社會、客戶對他的認可。從某種意義上講,錢已經成為了一種職場競爭力的符號和象徵。

但除了錢之外,好員工還想要什麼呢?有多少企業家是在好員工離開之時,在和他們的離職面談中,才知道好員工真正要的是什麼,即使亡羊補牢,可能為時已晚。對於企業的選人、用人、育人、留人而言,事前預防永遠比事後補救更重要,如果能在事前知道員工要什麼,並將這種需求對接到員工的績效上,還有什麼比雙贏更好的績效考核方案呢?

好員工想要利益

很簡單,如果“好”不能換來自己在職位和薪酬上的提升,沒有人願意去做好員工。社會學上有一個詞叫“失範”,意思是說一個組織群體不能失去優劣標準,如果沒有了值得學習的標杆和榜樣,這個團隊和組織就會迷失方向。而企業給好員工最大的利益,其實是投資回報率最高的一件事:用獎勵的方式,讓好員工獲得最大的好處,告訴團隊的其他員工,什麼是企業鼓勵的行為,什麼是企業反對的行為。當企業鼓勵的行為越來越多的時候,不就是企業文化形成的時候嗎?

如何給員工利益?一定不是簡單的發錢、加薪、升職,這裡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思維:槓桿。槓桿的這端是薪水、福利、獎金、提成、升職等,槓桿的那端是員工的產出。如果槓桿的投入產出比為1:1,那麼企業就根本不需要績效考核了。企業最大的制度設計,就是如何將槓桿這端的薪水、福利、獎金、提成、升職等要素設計,換來槓桿那端員工產出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