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觀點並不全面。中蘇分歧和衝突是有其深刻地緣因素根源的。
前蘇聯以壓倒性的優勢佔領了世界中心島的心臟地帶,有利的地緣優勢和超級資源優勢使得其在面對歐亞大陸中心島兩端的邊緣地帶會自然而然地產生擴張的戰略意圖,進而難免自我膨脹並試圖稱霸世界。另外,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共產主義國家,莫斯科具有天然的意識形態優越感,但是意識形態的優越感和解釋權僅僅是表面現象,它只是實現前蘇聯稱霸歐亞世界島的重要工具。
中蘇之爭:宗主與附庸之爭
前蘇聯和中國雖然在當時同為共產主義陣營,但是雙方追求的戰略目標和地緣目標是南轅北轍的,中國追求的是徹底擺脫附庸的身份,在亞歐大陸東端成為獨立的一極和獨立的力量,當時部分選擇蘇式共產主義也是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
前蘇聯則自然而然地把中國看成是另外一個東歐,是其政治力量的延伸,是其全球戰略上的一顆棋子,是其獨霸歐亞世界島的重要“加長”力量。目標完全不同必然導致亞歐大陸心臟地帶的世界超級大國和亞歐東部邊緣地帶的新興獨立大國的碰撞,這樣的碰撞是地緣力量的碰撞,是國家利益的碰撞。
中蘇關係破裂之後,中國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面臨著巨大的壓力,這樣的壓力甚至比歐亞大陸西部邊緣的中西歐海洋*國家面臨的壓力還要大得多。
首先,西歐國家有美國全力支援,而中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依然同美國處於敵對狀態;
其次,中國在陸上與前蘇聯交界的邊界長達1.23萬公里(蒙古人民共和國同中國的交界範圍也計算在內,因為當時蒙古是前蘇聯的附庸),遠遠大於前蘇聯和亞歐西部邊緣地帶歐洲國家交界的範圍,蘇軍可以從1.23萬公里的陸上交界處的任何地段向中國發起進攻,特別是東北平原,極可能是蘇聯紅軍的坦克集團軍攻入中國的高危區域;
再次,中國和西歐國家的工業化水平不一樣,相對落後的中國和當時在國際政治中相對孤立的局勢極可能成為前蘇聯進攻中國的誘因。但中國老一輩領導人以他們鋼筋鐵骨般的魄力抗住了前蘇聯無比巨大的戰略威脅,並透過國際政治中的合縱連橫改變了中國的戰略危局,最終徹底奠定了中國歐亞世界島東端獨立大國的重要地位。
用地緣理論來解釋過去的歷史有利於我們展望未來,用全新的戰略眼光規劃中國的明天。
三、歐亞大陸重現“戰略真空”
前蘇聯解體,世界中心島成為“無主之地”
1991年前蘇聯解體之後,亞歐大陸世界島的戰略形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仔細分析亞歐大陸島上的戰略形式,對今天中國認識世界、解釋世界和定位自身的地緣戰略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1)前蘇聯後期與中國改善關係,以及中國與俄羅斯關係的改善極大地舒緩了中國在中蘇邊界的戰略壓力。前蘇聯的解體導致中蘇邊界接界處急劇縮減為中國東北與俄羅斯的接界處,中俄關系全面回暖和正常化以及中俄邊界成為友好邊界使得中國長期屯兵北方的陸權戰略得以向海權戰略轉化,這樣的轉化對於中國海權意識的增加和平統一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一章 中國的地緣困境和地緣戰略(7)
(2)前蘇聯的解體使得中亞五國和高加索地區重新獨立,世界心臟地帶的重要區域重新成為“無主之地”,世界各大國對心臟地帶的爭奪重新燃起。當然也是因為前蘇聯的解體,中國才有可能進入中亞區域。
(3)前蘇聯的解體使得東歐地區完全獲得獨立,並向美國和歐盟靠攏。俄羅斯在亞歐大陸關鍵地帶輸得非常慘痛,歐盟的東擴和北約的東擴,波羅的海國家被納入西方陣營,甚至烏克蘭和白俄的政局動盪,都使得俄羅斯在歐亞世界島的西端面臨戰略災難的局面。而對於歐盟而言,卻取得了介入傳統心臟地區的重要戰略契機。
(4)中國、俄羅斯和中亞五國的上海合作組織具有重要的地緣戰略意義,該組織的擴大和伊朗的加入將是保障中國國家利益及中國在世界島心臟地帶地緣利益的最重要的戰略決策。
(5)因為“9?11事件”,美國借反恐之名第一次直接派軍隊進入了亞歐大陸世界島嶼的心臟地帶——阿富汗,美軍入侵伊拉克又實現了對瀕臨世界中心島的能源區域的控制。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美軍猶如兩把尖刀插入了亞歐世界島的心臟地區和瀕臨心臟地帶的產油區。
中美俄“三國演義”
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