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變成了它的金融殖民地:美國只生產美元,全世界用美元購買產品。結果幾乎不費一槍一彈,不佔一寸領土,就完成了全球財富大轉移。
任劍濤(中山大學教授):中國確實在把廉價產品銷到非洲,也需要非洲寶貴的資源,但我們沒有能力把它正當化,國際話語很蒼白。中國應找到普世話語來講這種關係,要重建國際政治理論。現在是模仿弱國的國際秩序觀。誰呢?新加坡。
中國和非洲國家共同接受、而發達國家也無理由反感的國際話語,就是超越傳統殖*義,後發國家共謀發展。中、非兩個曾被傳統殖*義欺凌的地區同時進入發展狀態,絕對是對傳統殖*義的超越;非洲與其接受發達國家的不平等分工,不如與中國一起謀劃相對低付出的發展路徑;西方發達國家曾在非洲殖民,事實上喪失了推進非洲發展的歷史契機,失去了指責別人的理由。
當然,中國在非洲如何更成熟地與執政者和民眾共同打交道?如何在經濟合作之餘更好地展開政治合作、在政府互信之外實現社會互信?這必須自我調整。孤立主義的國家話語已成為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縱橫捭闔的重大障礙。
在基本價值上要有重大創新
時殷弘(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荷蘭建立了國家主權體系的原則,英國建立了憲政體制、現代財政制度、政教分離與宗教寬容,加上工業革命以及自由貿易體制,成了顯赫的世界大國。
頭等強國的決定性條件,是具有世界歷史演進意義的重大創新,否則只會曇花一現。中國能不能成為可持續的強國,取決於在人類基本價值上的重大貢獻,尤其是在社會正義、全面發展、生態保護以及國際公約秩序方面能否突破。 txt小說上傳分享
序(3)
陳明(《原道》主編):一個古老文化要延續必須浴火重生。在為身心安頓、政治重建和文化認同設計方案的過程中,才能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換。主流意識形態話語的調整轉換、公民社會的建構是當務之急,文化,尤其儒家文化是重要資源。
世界是以美國為軸心的帝國。軟實力、文明的衝突等概念表明文化在大國博弈中有作用。和諧是不是普世價值?仁就是博愛啊!要學會用自己的文化符號而不是意識形態話語表述自己的利益。怎麼讓人家聽得進?不能到處搞孔子學院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卻不信。人家難道就不會聽其言觀其行?
克服普世原則與國家利益的張力
高全喜(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中國的發展總被當作特殊案例。中國處在現代國家構建初期,面對新帝國主義和普世主義的雙重張力構成的挑戰,如何構建一個優良政體,處理好裹在一起的普世原則和國家利益兩層關係,是要面對的根本問題。
喬良(空軍指揮學院教授):在政治話語上,中國和西方几乎是雞同鴨講。是不是一定要全套跟西方接軌?西方的政治制度、經濟理論,連他們都未必那麼認真,我們有些人卻奉若神明。比如這次金融危機,不少人按西方腔調認為一是華爾街貪婪,二是美國政府金融監管缺失,真這麼簡單嗎?怎麼解釋美國政府幾十年來從不真正下力氣解決逆差問題、赤字經濟?只有逆差、赤字,它才能多印美元,用綠紙換別人的實物。如果順差,它就得用貨真價實的實物去換別人手裡的美元,哪個更佔便宜?
*是理念,也是手段。西方那套話語也不妨拿過來,但不是全盤接受,在自己腦子裡過一過。
任劍濤(中山大學教授):我也認同在具體做法上不要太較真。國際政治是藝術,國內政治也是。首先把國內基礎夯實了,才藝術得起來。
可以跟歐盟、美國講中國是市場經濟國家,要求獲得相應待遇,但內部要清楚,很多要素完全國家壟斷,怎麼市場化?權力一定要讓步。
張小勁(中國人民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