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一章 中國的地緣困境和地緣戰略(2)
地處“世界心臟”邊緣的中國
用麥金德的“世界心臟理論”來解釋中國的歷史,我們就可以把中國歷史簡化為“心臟地帶的遊牧民族和邊緣地帶的農耕民族爭奪生存空間的反覆拉鋸戰”。當心髒地帶的遊牧民族取得拉鋸戰的勝利的時候,遊牧民族就如呼嘯的海水一般侵入歐亞大陸的東部邊緣,華夏民族就會感慨“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
在千年的“中心邊緣爭奪戰”中,中華民族逐漸形成多民族融合的局面。當農耕民族為主的中華帝國擊退了心臟地帶的遊牧民族時,就如同海潮逐漸退卻一樣,遊牧民族在邊緣強國(如大唐、大漢)的壓力下,或是在面臨氣候變遷、或是經歷瘟疫流行的情況下,被迫退出亞歐大陸東部邊緣,然後從心臟地帶西向歐洲或是南下向伊朗和中東高原遷徙,從而給其他民族帶來了極大的生存張力,許多民族被迫遷移。遊牧民族從中心發源,向東、西、南三個方向的遷移和入侵多次改變了世界歷史程序,是現代世界各國版圖形成和確定的有力推動者。
麥金德認為,在哥倫布地理大發現後,遊牧民族從中心的有利地位一下轉變為不利地位,因為海洋民族可以透過航海繞到遊牧民族的背後,從海上對遊牧民族實施攻擊,從而打破遊牧民族“佔據中心,侵入邊緣”的千年人類歷史局面,帶來真正的世界歷史轉折。而後哥倫布時代真正的歷史變局是:西歐國家的工業化程序帶來了技術和交通手段的新革命,鐵路運輸實現了長距離的交通聯結,改變了廣闊的地域觀念,並且可以透過運輸實現資源的有效運輸、聚集和使用,使得更大規模的工業化成為可能。麥金德於1905~1943年對世界心臟地帶的位置作了一些改動,最終將東歐平原也包含在心臟地帶範圍之內。麥金德由此得出了震撼世界的重要結論:誰統治東歐平原,誰就控制了全球“心臟地帶”;誰統治“心臟地帶”,誰就控制了“世界島”;誰統治了“世界島”,誰就能支配全世界。
麥金德發現,在心臟地帶以外的歐亞大陸各區域呈環形分佈狀態,他稱其為內新月區域,主要是指西歐的基督教國家,東亞的儒教和佛教國家,南亞的印度教和婆羅門教國家,西南方向的什葉教和遜尼教的*國家,而世界其他區域則被麥金德描述為外新月區域,主要是指歐亞大陸世界島以外的整個世界,包括美洲、澳洲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麥金德的整個地緣學說也被稱為陸心說,其重要的視角在於認識到歐亞大陸中心地帶的樞紐地位,認為世界之爭就是對世界心臟地帶的爭奪。為了防止中心地帶有重要的陸權大國完全控制心臟地帶,形成獨霸歐亞大陸進而稱霸世界的局面,海洋國家必須聯合歐亞大陸邊緣的陸地國家,遏制陸權國家獨佔心臟地帶的企圖。麥金德是英國學者,主要目的是為當時的大英帝國的國家利益服務,而當時重要的海上強國英國正處於由盛轉衰的歷史階段,麥氏的內心是焦慮不安的,因此他的整套理論充滿著為大英帝國強權服務的企圖。
對麥金德陸心地緣理論加以修正的是美籍荷蘭學者尼古拉斯?斯皮克曼(Nicholas John Spykman)。相對於麥金德的心臟地帶理論,斯皮克曼持有的觀點是邊緣地帶理論。斯氏並不否認麥金德亞歐大陸中心地帶理論的重要性,但是卻認為亞歐大陸中心地帶由於人口稀少,社會組織化程度很難達到集中大規模資源的程度,而相反的是歐亞大陸東西兩側的邊緣,都是人口集中、資源豐富、社會組織化程度較高的地區。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一章 中國的地緣困境和地緣戰略(3)
儘管斯皮克曼生活在20世紀上半期,當時的中國依然是積貧積弱的後進國家,但是斯氏以超前的眼光預測到地處歐亞大陸東部邊緣的中國因為人口眾多、種族單一和歷史上具有組織化的經驗,因此有很強的潛質成為世界性強國。總之,斯氏認為,世界上的核心區域並非是歐亞大陸的心臟地帶,而是歐亞大陸東西兩側的邊緣地帶,西部邊緣(西歐)或是東部邊緣(東亞)一旦產生一個統一的國家可以整合龐大的人口和資源,實現高度的組織化和工業化,就有可能成為世界級強國。
世界島的爭奪,引發兩次世界大戰
麥金德認為工業化以後歐洲列強的戰爭主要表現為海權國家和陸權國家之間的戰爭,而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都是海洋國家英美為了遏制陸地國家德國奪取東歐和俄羅斯的歐洲部分這片心臟地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