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在老家玩戀了,不愛回家。
在老家多好,好吃好喝伺候,還有奶奶寵著,擱誰都愛待。林燕擔心兒子的英語落下,她的擔心是多餘的,五姐每天都給兒子補課,比幼兒園老師都負責,咋說也是親侄子。
林燕的單位開始擴大業務,她被調到庫房當排程。庫房在張士,離家遠,每天上下班得兩個多小時,兒子不在家她還能省心點兒。跟我說過年的時候她回北票,然後把兒子領回來。
我擔心到時候她領不回來。
兒子再有兩年上小學,上學的事李哥已經安排好了,他戰友的母親是泰山路小學校長,泰山路小學是重點小學,沒有關係進不去,到時候負責拿錢就行了。
我的命挺好,在家的時候有五個姐姐照顧,出來打工遇著個好鄰居,啥都幫我想好了。在濱海這三年,家裡的事李哥、江潤平、李建沒少幫忙,有時間真得好好感謝感謝人家。
鄭佳琪的燻味小酒館在省城上半年開的業,生意很好。開業之後她留在省城打理,很少去阜新。下半年和姜姐坐在一起商量了一下,倆人友好的分開了。姜姐在阜新做,她在省城做。雖然不在一起合作了,但倆人還是好姐妹,各賺各的錢。
在家人的介紹下她認識了一個省軍區的男人,喪偶,比她大五歲,有一個女兒在唸大學。倆人交往了一段時間感覺挺好,彼此之間的關係就算定了下來,她也是找到了歸宿。
張麗的婚姻沒堅持住,離了。她打電話說以後不找了,就一個人過,自由自在。知道她這是句氣話,不可能一個人過,四十一歲,對一個女人來說是好年齡,完全可以再組建一個家庭,走完人生中剩下的路。她最想要個孩子,為了孩子她還得結婚。孩子一個人生不了,除非是豁出去。
一晃兒認識張麗十年了,歲月這把殺豬刀,真快呀。
老四的師父和師叔建立了一個餐飲公司,他現在離開高德在他師父那幹。他在那裡是廚師長,同時是技術總監。
老四在省城的發展也很好,一提樑師傅沒有不知道的,都叫他梁大師。
師父有名,師兄弟就少不了。省城很多大型餐飲的廚師長都是他師兄弟。有時候他也抱怨,說師兄弟們總是在一起聚會,吃吃喝喝,嘮些沒用的,浪費錢不說還耽誤事。
都這樣,我經歷過,好在沒那些師兄弟,不用礙面子陪著參加。
人要想在社會上生存,社交是必不可少的。但有些無畏的社交能免則免,浪費精力不說還容易學會攀比和跟風,整不好忘了自己是幹啥的。
人要給自己很好定位,明白自己是幹啥的,多大能耐不知道,吃幾碗乾飯總知道吧。
有些圈子可以進,有些圈子不能進,量力而行。還沒混到那個程度就不要打腫臉充胖子,進不去的圈子不要進,勉強進去了也沒人瞧得起,再說也玩不起。咱就是個打工的,一個廚子,和炒菜的廚師玩玩還行,老闆的圈子就不要進,想進也行,先讓自己成為老闆。
二零一零年,中國餐飲業蓬勃發展,有幾家大型的餐飲企業異軍突起,成為全國的明星企業,很多飯店酒樓都爭相學習。
最出名的是海底撈,以感動式服務著稱。海底撈的服務已經達到了極致,不可複製。行業內流傳著一句話——海底撈你學不會。
也確實如此,但學不會也得學呀,人家做得好咱們就得學。學習海底撈的飯店很多,有到人家吃火鍋感受現場服務的,有派出服務員到人家應聘打入內部的,還有的更直接——挖人。這些方法無疑都以失敗告終。
海底撈董事長張勇先生說的一段很受啟發:當我一年賺到二百萬的時候覺得夠花了,於是給自己定一個標準,每年賺二百萬就行,剩下的分給員工和進行企業發展。我做的就一件事,把我的員工服務好。我要讓那些大山裡的孩子在我這裡安心工作,過上和城裡孩子一樣的生活。
當跟著我乾的員工拿到上百萬年薪的時候海底撈在自動發展,自動完善,不用我說話,因為海底撈不是我張勇的,是所有員工的。
一個懂得分錢的老闆才會賺更多的錢,一個懂得關愛的老闆才會擁有更多福報。
海底撈不是學不會,是做人的格局和胸懷上不去。
西貝,這個代表西北的餐飲企業異軍突起,以勢不可擋之勢席捲全國。
西貝打造的是西北菜,以莜麵著稱,並且把莜麵做到了聯合國,是中國莜麵第一品牌。
西貝以店大、西北民情風俗為特色,著重菜品結構和產品研發。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