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54章 準備上燻醬菜

我現在的工資是六千塊錢,每個月給林燕寄回去五千,自己剩一千塊錢零花。想當初剛開始學徒的時候一個月二百四十塊錢,給家裡寄回去二百,自己留四十夠花。現在掙得多了,花的也多了,有時候一千塊錢沒咋花就沒了。

此一時彼一時,人最難控制的就是慾望。當一個人對物質的慾望無法控制的時候,再多的錢也不夠花。好在我不咋花錢,每個月除了必須花的之外沒什麼花銷。電話費一百,煙錢三百,酒錢一百,再買點洗衣粉、牙膏、香皂之類的生活必需品,剩下的就是接長不短的和朋友喝喝酒花錢了。

李師傅調到粗糧之後少了一個酒友,新店開業之後崔會計到新店辦公,很少回來,他倆兒不在少喝不少酒,也省了不少錢。現在廚房的師傅沒有十分喜歡喝酒的,酒局少了不少,有時候就是王海濤他們打電話出去坐坐。

總的來說每個月一千塊錢夠花,小日子過得不錯。

在外打工不求別的,只求順心如意平平安安足矣。

十一月份老店生意平淡,每天在三萬八到四萬五之間,看來賣到一百一十萬是一定的。去年這個時候每天生意是三萬多,今年比去年好很多。

接到鄭佳琪打來的電話,她說現在小酒館在錦州開了兩家加盟店,生意都挺好,準備過了年到省城開直營店。聽到這個訊息為她和姜姐感到高興,她倆兒是把小酒館做起來了,以現在的速度,再過兩年小酒館能開到十家。

和她打聽了一下葉玉榮和小高的情況,葉玉榮現在是小酒館的麵點老大,正宗餃子師傅,每個月四千塊錢,也算高工資了。她和姜姐給介紹的那個男的在一起過,孩子也在阜新上學,一家三口挺好,很幸福。小高在小酒館炒菜,挺穩當。

聽到他們挺好我也高興,畢竟是自己帶出來的,都不希望自己帶出來的混的不行。

鄭佳琪現在還沒找物件,說她家裡給介紹了一個,準備過年的時候回家看看,要是行的話就處處。她今年也快四十了,該成家了。

老爺子回鐵嶺辦事,回來的時候在省城待了一天,去了“洪記”和“臨江軒”,回來之後找我聊天。

“在十二線的洪記生意不錯,一天能賣十萬塊錢。我是晚上去的,爆滿,客人非常多。他家的海鮮做的不錯,和咱們濱海海鮮做法不一樣。”老爺子說。

我說:“他家的海鮮也是咱們濱海廚子做的,只不過入鄉隨俗,改變一下做法,純濱海做法省城人吃不習慣。”

“他家面積沒新店大,但比新店生意好。”老爺子說。

“開飯店位置挺重要,他家位置好,在交叉路口,門前的停車場也大,能停八十臺車。”我說。

“是,位置好,看著敞亮,咱家新店就是停車場小。”

“他家是將近二十年的老店,底蘊厚,口碑好,在省城應該是餃子老大。”

“我還去臨江軒了。”老爺子說。

他說的臨江軒是霍總和慕總後開的。

我問:“生意咋樣?”

“生意也挺好,面積和老店差不多,一天賣錢額應該在四萬塊錢之間。”老爺子說。

“那還行,挺好了。”

提到臨江軒,不禁想起原來的那些老人,杜大鵬,王春海,王大山他們。

“洪記和臨江軒都有燻醬菜,我看了,幾乎桌桌都點,賣的挺好。尤其是臨江軒,他家做的比洪記好,品種也全,我吃的是叉燒肉、羅漢肚、肥腸裡脊,還有松花雞腿,都挺好吃。”老爺子說。

我笑了,說:“沒少吃呀,你們幾個人?”

“人倒是不多,主要是嚐嚐菜,一樣都點點。”老爺子說:“我看燻醬菜挺好,適合老百姓吃,咱家上也行。”

我說:“老爺子您說的茶燒肉、羅漢肚、松花雞腿這些不是燻醬菜,屬於冷盤裡的手工活,臨江軒做的好,屬於省城一絕,都是老師傅做的。洪記的是燻脊骨、燻豬蹄子、燻雞翅、燻雞脖子、醬牛肉。”

老爺子說:“對,我看這些挺好,咱家的冷盤太單一,應該豐富一下。”

“您的意思是準備上唄?”我詢問道。

“咱家也應該上。”

“咱家上也行。”我說:“但給我的感覺濱海人不咋愛吃燻醬菜,燻醬菜大部分都是肉類,濱海人喜歡吃海鮮和青菜,越清淡越好。”

“不是不愛吃,是做的不好,做好吃了也愛吃。”老爺子繼續說:“我看他們兩家了,主要以家常菜為主,帶海鮮,冷盤以燻醬菜為主,帶小拌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