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1章 魏州大名

(我自己作死,試吃了半根發黴的香腸,結果耽誤了幾天,實在是對不住,在這裡道歉。)

王武俊為什麼造反呢?

他是奚族人,跟著父親歸附大唐成為安祿山屬下,是李寶臣麾下裨將。後來他兒子成了李寶臣的女婿。

李寶臣就是聽從了王武俊的勸說,反了安祿山歸附朝庭,成為成德節度使。

李寶臣死後,他兒子李惟嶽想襲位但朝庭沒同意,李惟嶽就帶著部隊造反了,當時李適發了詔書,說誰殺了李惟嶽,誰就是成德軍節度使,繼承李惟嶽的一切功名。

當時李惟嶽猜忌王武俊,幾次想要殺他。於是王武俊一咬牙,把他兒子的大舅哥李惟嶽給勒死了,並把人頭送去了長安。

誰知道李適沒兌現承諾,反而任命了李惟嶽舊部,把成德節度給分了,這讓王武俊相當鬱悶,產生了不滿,正好朱滔來尋,兩個人一拍而合。造反。

然後李適釋出罪己詔,大敕天下,王武俊宣佈內附,被封為成德軍節度使。

你說這事兒是不是李適的鍋?當初直接承兌諾言是不是就沒後面這些亂事了?

所以張軍對王武俊一點惡念都沒有,感覺這是條漢子。

而且王武俊可不是李納,王武俊這個人很是有些謀略,眼光很遠,是個用兵的好手,朱滔,田悅,包括李晟等等都幹不過他。

張軍就缺這樣的人啊。

關鍵是這個人的一生並無大惡,這在這個年代說起來是相當難得的。

像李納,帶著軍隊吃自己的老百姓,這事兒張軍是怎麼都繞不過去的,如果不是考慮需要做個樣子早就一切砍了。

關鍵是張軍需要在渤海這一片兒搞一個能立得住的軍事力量出來。

他自己在西北,離這邊實在是太遠了,現在就想遙控或者搞軍區是不現實的,也和以後的計劃相逆。

整個中原一直到南部沿海,他的主張是軍政分家,解散藩鎮,設地方團練使,其實就是內衛部隊。

但渤海這邊不行,這裡必須得有能撐得起來的駐軍才行。

這個時間段,渤海這裡比較複雜,河北道一出去就是奚族,室韋還有渤海國三個大勢力,西北方還接壤回鶻。

可以說異族環伺,歷年以來騷亂不斷,還是安史之亂的發源地。這邊要是震懾不住那就沒個消停。

事實上到了李適當朝這會兒,這邊的少數民族已經基本上處於獨立狀態了,有奚,室韋,靺鞨,渤海國,回鶻,突厥,高麗等勢力。相當混亂。

幾股勢力依附在渤海國周邊,渤海國本身就是個多民族的地區,包含了以上所有民族。

回鶻和吐蕃在這個時代正處於勢力敵的狀態,相互牽制,力量都在西北,而渤海國偏居一隅,雖然沒說造反但是完全獨立。

這是兩股相對穩定的,而其他像奚,室韋就是相當不穩定的因素,總是打算長驅直下,想佔據河北道。他們地盤太小。

唐朝的武將很多都是出身奚和室韋,靺鞨,高麗四個民族,但從來也沒真正把這幾個民族收心,從開國到這會兒就沒老實幾天時間。

而後期的大亂,包括安史和其他幾處大的造反,基本上也是以這四族將軍為首搞出來的事情。

大唐確實寬容,也包容,從來不視異族為異類,真正的一視同仁,但同樣也是這種寬容包容的態度,給自己埋下了諸多的禍端。

且不說張軍內心這些想法。

鳳翔軍用了五天時間整編消化了李納的部隊,把整個平盧淄青節鎮的防務移交給了徐日華和高明應派過來的人,大軍分成兩股北進。

一股張軍親率,孫福達任前鋒,從鄆州順陸路西北而上,直撲魏州大名府。一股由孟保率領,以惠靜壽為前鋒,從水路北上滄州。

滄州是徐日華橫海軍的治所,張軍已經在信箋上和徐日華做了交待。其實就是說明了一下,我的部隊要來了,麻煩接待,提供軍糧。

橫海軍這會兒還不是節度使,是朝庭的部隊,正經官軍。

而高明應徐州那邊是地方團練,即不是節度使也不是官軍,是地方民軍,用來保障漕運的。

把事情交待下去張軍就沒再理會了,拋下營夫輜重,一人雙騎向魏州進發。

李納被張軍帶在身邊,孔巢父自然也是跟隨而來,房說和李部諸位將軍,包括李納以及眾人的家眷著人沿水路送去了長安。

張軍也不怕他們逃脫,兵都沒了,跑了能去哪裡?再說你自己跳船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