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這些舉動只是想要告訴你,他們已經長大成人了,不必事事聽從父母的指示,有些事情已經可以自己做主了。
很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不顧及孩子的自尊心,不管在什麼場合,看到孩子的毛病,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訓斥。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他們的批評是正確的,也會使孩子感到丟“面子”,久而久之,會使孩子形成對他們的逆反心理。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最好採用疏導的方式,充分尊重孩子的自尊心,滿足他們一定的好奇心。父母要求孩子做什麼時,應說明理由;同樣的,在要求孩子不做什麼時,也必須說明理由。千萬不能擺出權威的架勢,這樣只會讓他們與你的願望背道而馳。
瞭解了人類的逆反心理,很多人會反其道而行之,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18世紀時,法國農學家安瑞?帕爾曼切打算將美洲的土豆引進本國,沒想到竟遭到國民的一致抵制。後來,他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絕妙的方法。
帕爾曼切經過國王的許可後,在一塊閒置的土地上種植土豆,並請求國王派兵白天駐守在那塊土地旁。這神秘的舉動,撩撥起人們強烈的好奇心。每到夜深人靜之時,人們趁衛兵們撤走後,成群結隊地來偷挖土豆,然後移植到自家的菜園裡,精心照料。沒過多久,家家戶戶都種植了土豆。正是帕爾曼切深諳人們的逆反心理,成功地讓土豆走進法國的千家萬戶。
很多精明的商人也善於利用顧客的逆反心理,刻意營造出產品暢銷的假象,激發顧客的購買慾望。一些商家在店內懸掛“某商品已售完”的告示,引起消費者的興趣。等他們慕名前來購買的時候,商家再告訴他還有一小部分存貨,這樣就更容易做成交易。
有一家飲食店,門前擺了一個大酒桶,上面寫著幾個引人注目的大字:“不許偷看!”很多路人經不住誘惑,停下腳步往桶裡看個究竟。誰知裡面又有一張紙條,上面寫道:“我店有清醇芳香的生啤酒,一杯五元,請進店享用。”一句“不許偷看”,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很多人“上當”後,酒癮頓生,情不自禁地到店中品嚐美酒。
在人際交往中,如果我們不想要別人做某件事情,可以採用較為溫和的勸誡方式,而不要粗暴地禁止,如果因此激發了對方的逆反心理,反而讓他們的行為與我們的初衷背道而馳。
11。 寬容定律
寬容定律:退一步海闊天空
希臘神話故事中有位英雄叫做海格力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路上,看見腳邊有個像鼓起的袋子樣的東西,很礙腳。海格力斯踩了那東西一腳,誰知那東西不但沒被一腳踩破,反而膨脹起來,併成倍成倍地加大。海格力斯被激怒了,他順手抄起—根碗口粗的木棒砸那個怪東西,那東西竟膨脹到把路也堵死了。
正在這時,一位聖者走到海格力斯跟前,和顏悅色地對他說:“朋友,快別動它了,忘了它,離它遠些吧。它叫仇恨袋,你不惹它,它便會小如當初;你若侵犯它,它就會膨脹起來與你敵對到底。”
仇恨與敵意如同一面不斷增長的牆,而寬容與善良則恰似不斷拓寬的路。寬容不僅是高尚者所具備的修養,更是一種處世的原則。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還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寬容別人就是在寬容我們自己,我們在寬容別人的同時,也為自己營造了和諧的氛圍,為心靈留下一點舒緩的空間,這便是寬容定律。
有關實驗表明,寬容有利於身心健康,消除仇恨、發怒等不良情緒。專家先讓接受實驗者用寬容的心態去回憶曾經一個受傷害的場面,然後再用非寬容的心態去回憶同樣的場景。結果表明,接受實驗者在非寬容期的平均心率從每4秒次增加到每4秒次,血壓也隨之升高了。此外,美國斯坦福大學曾經做過《斯坦福寬容計劃》,透過實驗發現,所有參加計劃的人中,有70%的人受傷害感明顯降低,的人表示因怨恨帶來的身體不適症也有所減輕。
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經說:“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寬容有時是一種藝術的懲戒,一種無聲的教育,在幫助犯錯誤的人改正錯誤的同時,還能維護對方的自尊。
古時,有一位修行極高的老禪師。一天傍晚,他在禪院裡散步,發現牆角擺放著一張椅子,上面佈滿腳印。禪師心下明白,一定又有貪玩的小和尚翻牆出去了。他挪開椅子,一聲不響地站在牆角。
過了一段時間,偷跑出去的小和尚翻牆回來、雙腳落地時,發現自己剛才踩的竟然是師傅的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