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十一章:師生之間的對話(求推薦票)

張居正很坦誠的答到,他的確是不希望看到萬曆對錢財一道過份的追求。

“榮寶齋的事,之前已經和先生說過了。先生應該指的是麗人坊吧?”萬曆接著問道。

“臣的確是不明白,麗人坊所造之物都是婦人閨閣所用之物,這於國於民有什麼益處。另外還有那些勳貴們在積極籌措什麼水泥廠......”

萬曆並沒有直接回答張居正的問題,而是反問張居正。

“朕想問問先生,大明立國以來,田畝正稅最高是多少?”

“皇上,據臣所知是三千九百多萬石,那是在永樂年間。”

”那現在全國的稅糧定額的總額是多少?”

“二千六百多萬石。”

張居正作為首輔,對於這些資料還是清楚的。但他也奇怪,今天萬曆為什麼會問這些資料。

”據朕所知,現在大明的人口比永樂年間增長了近三倍,官員也增長了近五倍。現在只有這麼多的稅收,那夠用嗎?能讓大明民富國強嗎?”

“先生推行考成法,就是把拖欠的稅糧收上來。這能解一時之急,但如果拖欠的稅糧收清了,以後定額的稅糧只有那麼多。大明的人口越來越多,國家的開支也會越來越大,到時候錢從哪裡來?”

萬曆的這幾個問題讓張居正沉默了,他不會想不到這些問題,只是沒有好的解決辦法。如果提出用加稅的辦法來增收?那是自己找死。如果不能加稅,那錢從哪裡來呢?

稅糧之所以從永樂年間的三千九百多萬石降到了現在的二千六百多萬石就是在正德年間頂不住江南地區的輿論壓力,調整了稅糧定額,而且每年的稅糧根本沒辦法足額收取。

張居正推行的改革,實際並沒有從根子上解決大明財政的問題,是不徹底的。

“大明想要民富國強,無非開源與節流並舉。節流的事,先生已經在操勞。那開源的事交給誰去做呢?”

“先生放心,朕每天吃喝上花費的銀子也不過十兩。朕能用多少銀子?賺的那些銀子,都會用到該用的地方去的。”

”皇上,您的意思是?”

“榮寶齋納稅了多少先生已經知道了吧?麗人坊的納稅應該不會比榮寶齋差多少。”

”至於水泥廠同樣會足額納稅,而且水泥這東西是有大用處的。有了水泥之後,以後工程營建木料、石料的成本可以降一半。邊牆修建的費用也可以省一半......。”

張居正這時呆了,他先是被麗人坊將來也要足額納稅,而且納稅總量將不會低於榮寶齋給震驚。

但最讓張居正動心的是水泥,他非常清楚現在工部在工程營建上面木料、石料的花費有多大。如果成本能省一半......。

從工商業下手為國增收,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原有的工商業都很零散,徵收難度也大。現在外戚勳貴能主動納稅,那以後......。

“皇上,如果水泥有這麼大的用處,那麼是否可以官辦一家?”

張居正聽說水泥有如此大的用場,想到讓工部也辦一家。

”張先生,前幾日,有一份請求裁撤遵化鐵廠的奏疏您還記得嗎?”

“官辦的遵化鐵廠,年產鐵二十多萬斤,市價折銀只有二千多兩。但是呼叫民夫、官軍等的年花費超過萬兩。如果水泥也官辦辦廠,會不會是另一個遵化鐵廠?到時候造出來的水泥用起來會不會比木料和石料還貴?”

此時張居正無言以對了,那份奏摺是他親自票擬的同意裁撤的處理意見。

“張生先,那些外戚勳貴們,也該為國出點力了,開源的事情就讓他們先去辦吧。朝庭每年都有稅收入庫,又不用投資擔風險,何樂而不為呢?”

官辦國有,萬曆才信不過,官辦如果不虧掉底褲才怪。現在水泥廠都是採用了股份制那套方法來籌資的,未來將會按照現代企業那套制度來運營。

於是一場對話下來。萬曆和張居正達成了某種默契,朝政上的事情你放手去幹,我支援你。

興辦一些工廠的事情讓那些外戚勳貴們去辦。只要不違反國家法紀、沒有害民殘民之事,有足額的稅收入庫,張居正就保持沉默不主動反對......。

ps:新書期急需推薦票支援,各位看書的讀者大大,請把你們手中的推薦票砸向我吧。書友群(67704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