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十一章:師生之間的對話(求推薦票)

“皇上,臣今天要講的是《孟子-梁惠王》。”

文華殿內,張居正開始了給萬曆的日講授課。他不是每次講讀都會來授課,他只負責主要的課程內容。平時都由其他講官來講授。

“嗯?今天怎麼張居正來授課了。《論語》還沒有講完呢,怎麼今天講《孟子》?”萬曆聽到張居正今天的授課內容,就在心裡犯嘀咕。

“孟子見梁惠王。”

“梁惠王名罃。本魏侯,都大梁,僭稱王,諡曰惠。孟子在當時,以道自重,不見諸侯。適梁惠王卑禮厚幣以招賢者,乃是一個行道的機會,因往見之。”

“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叟”是長老之稱,如今稱老先生一般。惠王一見孟子,尊稱之說:叟,你自鄒至梁,不憚千里之遠而來,有何計策,可以利益寡人之國乎?”

這一篇《孟子見梁惠王》萬曆前世就在中學的語文課本中學過。但今天聽到張居正的講授,依然是覺得耳目一新。

張居正的講解,所包含的知識內容更豐富。不僅把原文的字面意思講授了,而且把文章中的人物背景,事件背景都講解得十分清楚。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孟子對梁惠王說:王欲圖國事,何必開口就說個利字?治國之道,亦有仁義而已矣。”

接著張居正講授起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仁者,心之德,愛之理;義者,心之制,事之宜。這是人君君國子民,立綱陳紀的大道理。舍此不言而言利,豈予千里見王之心哉!”

萬曆此時覺得張居正這堂課好象是有目的的。張居正很善於利用授課的時機,從講課的內容聯絡當時的朝政時局,向萬曆灌輸自己的主張。

“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

隨著講課的慢慢深入,萬曆已經明白了。張居正是想利用這一堂課的機會變著法的勸諫自己不要過於沉迷於取利之道。

榮寶齋的事情剛剛過去,又出來了一個麗人坊。在榮寶齋的事情上,那些御史言管們被狠狠的打了一棍子。所以麗人坊的出現並沒有起什麼浪花。

萬曆心裡還奇怪,按理說胭脂水粉的店鋪和從業人員比原來的水晶行業要多得多,影響面更大。怎麼就沒有那些正直的御史言官站出來為他們代言呢?難道是被打怕了?。

後來還是寧安公主給萬曆解了疑惑。胭脂水粉這個行業,都是不成規模的小商家,基本上都是自產自銷的小作坊。這一群商人才是真正無依無靠、地位低下的群體,會有誰去為他們代言呢?

麗人坊之所以能快速的把原來的胭脂水粉鋪收編成連鎖店。除了加盟方案能給他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之外,他們更看重的是麗人坊這塊金字招牌和寧安公主這尊大神以及背後的眾多的外戚。這麼粗,而且還閃著金光的大腿不趕緊抱穩了,那就是傻到家了。

自從那些鋪子掛上麗人坊的牌子,原來沒事過來打秋風的地痞青皮、撈好處的衙門皂吏都不敢上門了。該繳納的稅費都由總店統一代扣代繳了,根本不用擔心被衙門隨意立名目亂收。那些老闆只要一門心思做好經營賺錢就行了。

萬曆一邊聽著張居正的課,一邊抽空走神想了想最近發生的的這一系列事情。

“張先生,剛剛你所講的這一篇。朕有幾個地方不太明白。”

“如果按照孟子說的,一國之君王治理國家,不應該思考怎樣才能對國家有利,而應該思考如何施仁義於天下。但是國若無利,那國何以存?”

萬曆等張居正講完,隨即提出了自己的疑問。他想看看張居正怎麼解答這個問題。

“皇上,要理解孟子的話,就要考慮到孟子當時說這個話所處的時代。孟子此處所說的利是指君王的私利。”

張居正在萬曆的教學上,一直主張不能死讀書,不能光看書面之意。而是要充分了解那些聖人當時是在什麼環境以及情況下才說那樣的話。

萬曆覺得張居正在前一個問題上的解釋已經和那些腐儒的解釋有一些區別,但是好象感覺還有一些隱藏的話並沒有說出來。

於是萬曆就讓其他在文華殿裡的講官都退走,只留下了張居正和自己的隨侍宦官。

“朕明白先生的心意,今天幫朕講解孟子的這一章,是想規勸朕不要沉迷於逐私利,不知可對?”

“皇上,這的確是臣的一片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