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暫時也沒打算把那些改進型號的B3轟炸機退役,原因很簡單,那就是轟炸機太貴,空軍雖然有更新式的B4轟炸機可以替換,但是B4轟炸機的價格是多少呢?出廠單價已經上漲到了整整三萬六千元,而空軍在最近1922年採購的最新改進型號的B3轟炸機才多少錢呢?只要一萬六千多,這中間的價格差了整整兩萬。而且這說的還是單機價格,實際上飛機更費錢的是後勤維護體系,養一家飛機三五年的時間就差不多可以讓空軍買一架新的了。
B4轟炸機雖然效能更好,但是更先進同樣代表著維護起來也是更麻煩,現在空軍把有限的軍費都用在了換裝F2戰鬥機,拿不出太多的錢用來大規模換裝B4轟炸機,只能是慢慢來了。
而如此一來,B3轟炸機在中國的服役時間估計還得持續到1930年左右,到了那時候這B3轟炸機可真的成為了老古董了。
戰鬥機和轟炸機的大規模服役陳敬雲並沒有擔心太多,其實上就算中國空軍和海軍現在不進行飛機的更新換代,面對周邊敵對國家的空軍也能佔據優勢,但從空中力量來說,中國空軍可是遠勝蘇俄以及日‘本,就算考慮到海軍航空兵的美國和英國法國,中國的空中力量也敢說沒有落後。
蘇俄的空軍剛剛起步,不足為慮,而日‘本的空軍同樣也剛起步沒多久,前幾年雖然靠著外購法國和英國的飛機組建了一支空軍,但是中日戰爭裡頭這支陸軍航空兵和海軍航空兵在旅順以及朝鮮上空被打的落花流水,現在日‘本那邊雖然卯足了勁想要發展空軍,但是靠外購它也買不到能夠壓制F2戰鬥機的飛機了,不是別人不肯賣給它們,而是英法自己手裡的貨色也就那樣,要壓制F1戰鬥機不成問題,但是要壓制中國最新的F2戰鬥機的話那是力不從心的。外購沒有辦法而靠自己研發的話,沒有研發基礎和經驗的日‘本還需要很長一段路要走。
所以從現實角度上考慮,中國的空中威脅並不大,更多時候是直接威脅別人,而不是別人威脅自己。以中國空軍十個聯隊的規模加上海軍航空兵的話,已經足以讓中國在亞洲地區取得空中優勢了。
陳敬雲之所以不著急大規模換裝新式飛機的原因還有一點就是,這年頭的飛機更新換代實在是太快,和平時期都是幾年換一代了,而到了戰爭時期更是幾個月時間就能夠更新換代,完全不是後世裡一款飛機都要十幾年時間來研發,然後裝備改進幾十年都沒有問題的那種。如果說在和平時期陳敬雲保持了一支大規模空軍的話,純粹就是浪費錢的行為,因為這支超大規模的空軍興許在戰前以及戰爭的前半年裡還算先進,但是半年後絕對都會淪為落後飛機的。
而且這個空軍和陸軍一樣,都是消耗性兵種,既然是消耗性的兵種那麼也就說這空軍是可以快速暴兵的軍種,這年頭的空軍還真算不上什麼高技術兵種,戰爭一爆發後憑藉中國現今的工業規模,一年生產出上幾千架飛機不成問題,如果是再過十幾年到了二戰時,一年生產幾萬架飛機都是可能的。可不像海軍那種只能吃老本的軍種,打起來只能靠戰前的存貨。
相對於飛機的大規模裝備,其實飛行員的培養和儲備才是更重要的東西,要不然一旦打起來後大批飛機生產出來了,卻是沒有合格的飛行員那就得歇菜了。
雖然說沒有必要及時並短時間就完成新式飛機的更新換代,但是這並不代表著中國會停止對新式飛機的研發了。
根據陳敬雲一貫以來的要求,空軍可是有著眾多的研發專案的,要不然空軍一年拿幾千萬軍費做什麼,這購買飛機和養人還真花不了那麼多,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各種研發經費,三軍中空軍雖然規模最小,但是對各種新式專案的研發經費卻是投入的最多的。
而在F2戰鬥機正式進入中國海空軍服役的時候,中國空軍的下一代飛機的研發早已經是進行了一年多了。
看完了那廠房裡的大批組裝飛機後,陳敬雲就是看到了空軍所研發的下一代飛機的原型機。
“根據空軍對下一代飛機的設計要求,要求新一代戰鬥機的最高速度超過三百六十公里每小時,巡航速度不得低於三百公里每小時,而且要求航程不得低於現役的F2戰鬥的八百公里的航程,裝備兩挺以上的12。7毫米機槍,而且還要求新一代戰鬥機必須擁有搭載兩百五十公斤航彈的能力,以及搭載機載通訊系統的能力。”以上就是空軍在1921年對下一代新式戰鬥機提出的設計要求了,而這種設計要求已經是超過了二十年代的技術水平了,要知道中國的最新式的F2戰鬥機最高速度不過兩百五十公里,而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