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補習學校,還有日華女學院(日本婦人會設立)、日語學校(日本宗教聯盟設立)、興亞學院、天爵日語學校、國際日語學校、啟明學院以及暑期女子日語學校等等,對中國人教授日語、實施奴化教育。就是抗戰前即為妓女設立的女子補習學校,這時也派設了日本教師,足見其無孔不入。
日本侵略者設定學校的目的是實施奴化教育,培養乖乖服從他們統治的順民,最終達到“同化”中國人的目的。因此,儘量減少學校數量,降低教育層次和適齡兒童入學率,減少受教育年限和授課時間,降低文化和科學素質,削弱他們的反抗能力,同時強行設定日語課,強化日語教育。他們對於抗戰前的國立山東大學,隻字不提恢復的事。抗戰前青島原有市立小學112所,日偽恢復最多時也只有80餘所;市區原有市立小學25所,僅恢復了5所。適齡兒童入學率也比抗戰前的水平低很多。日本侵略者還將大量寬敞堅固,條件較好的校舍據為兵營或挪作他用。山東大學、市立男、女中學、市立師範學校及部分小學的校舍一直被日軍佔用,設施、裝置也被劫掠一空。市立男、女中學只得改在狹小破陋、條件極差的兩所小學校舍勉強上課,缺少理化試驗儀器、圖書和活動場地。
對於有抗日傾向或不遵從其奴化教育命令的學校,是絕不允許存在的。青島鐵路中學學生在青島淪陷前曾有激烈的抗日行動,日本侵略者遲遲不許該校復課。1938年12月,日本憲兵隊藉口重慶有人給鐵中學生寄信聯絡,捏造鐵中有一抗日組織“鐵血團”,逮捕師生30餘人,酷刑拷打,致使2人死亡,多人終生傷殘。1939年,日本憲兵隊在私立明德小學查出一部電臺和一些抗日書刊,便將該校校長逮捕,並勒令該校停辦一年多。對原有的西方教會學校也派駐了教育指導官。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軍管了美國教會辦的6所學校,1944年又將這些學校沒收,把學校裡的英美籍人員遣送到濰縣集中營。
扶植和操縱奴化教育機構
1938年1月17日,日本第二次侵佔青島的第7天,成立了偽“青島市治安維持會”。1939年3月成立“興亞院華北聯絡部青島出張所”。駐青島的日本海軍少將柴田彌一郎以興亞院青島出張所所長的身份出任偽青島市公署顧問。他在第一次到偽市公署視事時,便大談“中日親善、共存共榮”的奴化教育論調,並告誡偽職人員如不遵照他的旨意而採取對抗或消極的態度,他就要“揮淚斬馬謖”。王逸《日偽政警特憲機構及其罪惡片斷》,載《青島文史資料》第5輯。興亞院下設文化部,主管教育、文化、新聞、宣傳、宗教等,掌握進行奴化教育和奴化宣傳的權力。
日本駐青島總領事館和日本居留民團也在實施奴化教育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偽政權、偽設機構舉行的重要會議、活動,日本領事館和居留民團的要人每次都要參加,宣傳“中日親善”的奴化教育思想。如日本駐青島總領事大鷹正次郎在1938年舉辦的暑期中小學教職員講習會閉會式致詞時,一再強調中國人不必“學歐美,致令人看不起”。《青島特別市“興亞紀念週”實施方案》,1942年,青島市檔案館臨23…2…223。1942年日偽“興亞紀念週”期間由偽市公署教育局、新民會青島特別市總會和日本居留民團共同舉辦“長途賽跑”。
1938年,日本還在海、陸軍中設立了一個直屬機構,稱“宣撫班”,其成員深諳中國民風民俗。他們身著日本軍服,臂戴“宣撫”袖章,隨同日本軍隊或單獨行動,到處開會講演,舉辦展覽,散發傳單,張貼標語,鼓吹“中日親善”,詆譭中國軍民的抗日救國義舉,炫耀日軍侵略“戰績”,對中國人民進行奴化教育和欺騙宣傳,清除抗日書籍、標語、宣傳品和國民政府有關的物品、標誌。如1938年,“宣撫班和滿洲日日新聞社主辦的王道滿洲國展覽會,將友邦滿洲各種照片公開展覽……滿洲國已經成為一個王道的樂土了。”《青島教育週刊》第1卷第17期,1938年。日軍宣撫官還經常到學校訓話,向學生進行奴化教育宣傳。1938年初,日軍宣撫班隨同日本侵略軍,竄到青島附近的農村,“舉辦愛護村青年團”,加以“訓練”後,帶到青島市區參觀日本侵略者統治下的“新政”,接受日偽頭目的奴化教育訓話。《青島特別市治安維持會行政紀要彙編·總務行政119頁》,1939年1月,青島市檔案館B132A796。
偽教育局是日本侵略者實施奴化教育的重要機關。偽青島治安維持會成立時,設教育科,由日本人任顧問和督學室主任。偽青島市公署成立後,